黄峭公,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静,号青岗,唐邵武和平坎头村上井人。墓茔的前方刻着“江夏家声远,颖川世泽长”的楹联,高度概括了这个黄姓家族的历史渊源。黄峭墓的右后方,是黄峭父亲锡公的墓茔。墓的左后方,立有道光十七年的“黄族禁碑”1通。近年来,黄峭后裔为了祭扫、凭吊方便,新修建了刻有“黄峭山公陵园”的石牌坊,铺设了通往墓地的水泥步行道,使整个墓地更加庄严肃穆。
连花山江夏黄公墓始造于宋宣己亥年(公元1119年)十一月。此墓龙真穴正,左右群山(连花叶)环抱,前局秀山来朝,穴前藏风聚水,相传为潮汕四大名地之一。于丁丑年(1997年)农历四月初一正式动工复修,墓穴分金依旧(乾山巽向、庚戌分金),规模扩大,按宋代墓式修善,于同年十月峻工。
一、入闽年代和原因:守恭公(629~712年) 晋永嘉末年,五胡乱华,八姓衣冠:黄、陈、林、郑、詹、邱、何、胡,随晋元帝南渡入闽。黄姓元公守晋安(今福州),封闽国公,卜居闽之乌石山,号称黄巷。后有郑氏入居,又称黄郑巷。故有三坊七巷黄巷称甲第之美称。
关于黄峭山的时代与官职,各地族谱记载不一,大体有三种说法:1、东晋人,徐州刺史。如清光绪年间湖南浏阳江夏堂修《黄氏族谱 》记载:“峭公为徐州刺史,遭孙恩之乱,盗贼蜂起,人心危惧。公不敢离任,属二十一子散居列国,临别作诗以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