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王玟玉(南山路小学二年级五班)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含褒义。
卧薪尝胆。我是一个从军多年的退役兵哥,喜欢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每天都在分享成语故事。今天我给大家分享成语故事: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经常打仗。公元前497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委派大臣文种向吴国求和,吴王拒绝。
据传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先生曾自撰一副励志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也许有人会说,后世还有很多忍耐力爆棚的人,比如受胯下之辱的韩信、装着热心园艺的刘备、装傻充愣的司马懿,等等,但这些人与越王勾践相比,统统是小儿科。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东山再起/斩草除根/先发制人/励精图治/摩拳擦掌/兴师动众/穷兵黩武/休养生息/报仇雪恨/粗茶淡饭/自不量力/兵强马壮/赶尽杀绝/后患无穷/报仇雪耻/兵戎相见/贪财好色/趁虚而入/力不能支/恭恭敬敬/称臣纳贡/屈膝求和/。吴王阖闾在孙武和伍子胥的辅佐下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接下来就计划攻打楚国的盟国越国。
卧薪尝胆,是一个很正面、很褒义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本意是,一个人自愿找苦吃,经常睡柴草堆、品尝苦胆味儿,引申为人们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景、实现自己的抱负,而不惜忍辱负重,甘愿以吃苦受罪来磨炼自己的意志。经过一番励精图治,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发生在春秋末期,它生动展现了越国国王勾践在战败后忍辱负重、励精图治,最终实现复国雪耻的故事。事件背景:吴越两国相邻且长期不和。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为越王。吴王阖闾利用这个时机发兵攻打越国,意图趁乱扩张领土。
勾践一心想活着回国,所以尽力装成非常驯服,整天干着喂马、扫马粪的脏活,可是脸上一点不露怨色。然后他装成十分欢喜的样子对夫差说:“大王,您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医家说,粪便的味道顺谷味、逆时气者死;顺时气者生,刚才我尝过您的粪便,味道臭而酸,正顺春夏之气。所以,我祝贺您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