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不变的一:希腊哲学中最早提出这种哲学论点的人是克塞诺芬尼,提出了“理神论”认为世界的本原的神是“不变、不动”的存在,并且提出,用人类、个体的主观意识思维去描述这种本原的“神”是自以为是且自作多情的妄想。
科普作家曹天元,代表作《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打破了量子物理的高冷面具,将量子物理写得通俗、有趣,富有哲理。书中回顾量子论从无到有发展的风云录,从18世纪开始,直到21世纪,一批科学巨人开始颠覆传统物理学大厦,为了宇宙的终极理论而战,大大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
在我的第1本书《什么是高中物理》和第2本书《什么是相对论(狭义篇)》之后,长尾科普系列的第3本书《什么是量子力学》现在也跟大家见面了:以前量子力学的科普书和科普文都喜欢围绕量子力学的神奇和诡异说事,他们喜欢说量子力学有多神奇、多反直觉,说量子世界的各种现象是多么不可思议,等到读者
《量子传》是一本历述量子物理学发展的科学史话,在书中,作者告诉你为什么玻尔说“任何不为量子理论撼动的人都还没有理解它”,而爱因斯坦在提到量子时会激动地说这对于他来说是恶魔,他甚至承认自己“对量子理论的思考百倍于对相对论的思考”。
继《七堂极简物理课》之后,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出版了新书《量子物理如何改变世界》。这本书所做的,则远远不止于介绍量子理论,也不单单是为量子理论提供一种新的阐释,而是挖掘量子理论包含的思想,并尝试依循这些思想来营建整个世界的本体论。
上期快览介绍了2023年“文津图书奖”社科类8本获奖图书,本期介绍文津奖科普类6本获奖图书。《颠覆:迎接第二次量子革命》郭光灿 著 科学出版社量子信息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将从经典技术迈向量子技术新时代,俗称第二次量子革命。在第一次量子革命中,人类发明了计算机、互联网等。
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和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塞林格,以表彰他们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
2022 年 10 月 4 日北京时间 17 时 45 分,202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阿兰·阿斯佩 、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安东·塞林格表彰他们“用纠缠光子进行实验,证伪贝尔不等式,开创量子信息科学”。
选择“量子”这样的话题进行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上个月读了《古列尔莫·马可尼传》,其中提到马可尼是参照赫兹的电磁波的介绍发明了无线电设备并且最终走上人生巅峰,而书中隐隐约约提到的那个理论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让我很想一摊究竟。
我们常说“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可真正的量子力学到底是什么?费曼曾说:“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说,没有人懂得量子力学!”如果连全球顶尖的科学家都不知道量子力学是什么,我们又如何能接近问题的答案?陶醉在既定圈子里的人,永远充满疑惑但却不会追寻事物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