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食色性也,是表达喜爱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这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爱豆被“粉丝”围观而导致死亡的案例吧,吓死本宝宝了づ虽然外在美永远比内在美更容易发现,但是我一直认同一句话“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忠于才华,陷入人品”。
子曰:“食色性也”。不得不佩服孔子的用词精妙。“食”色性也,为什么不是“贪色性也”,或者“好色性也”,亦或者“喜色性也”?首先,一个“食”字,让我们感到“色”同饮食一般平常的特质,如果再而细细想来,食色和食物还真是有十分类似。
“食色性也”,你也中招了?二马新国学成员、“古语今世”公众号:何兆展今人对古典的陌生和误解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对“食色性也”的误解,可以作为一个例证。第一个误解是:认为这是孔子说的。第二个误解是:认为这是孟子说的。第三个误解是:不管它是谁说的,反正是儒家的观点。
"食色性也",这句话源于《孟子·告子》,孟子认为:食和色,这是人性使然!您是否想过,孟子作为儒家,他老人家满口的仁义道德,却何教导我们“食色性也”这个“龌龊”的东东?其实他的意思应该是:没有饮食,我们将无法生存;没有男女之事,我们乃无法繁衍后代。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