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汉字的美不仅仅是外形美,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汉字的剖析,可以深挖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每一个汉字的寓意都有着深刻的道理。这次介绍两个有意义的汉字“耆耇”,了解一下其背后的文化。
【阅读提示】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网红女教授陈果,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授课教师。不久前,陈果老师在央视“开讲了”节目中闹了个笑话,把“耄耋”念成了“毛至”,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个教训值得所有的文化人,特别是各级各类文科类教师记取。
11月28日今日的问题90岁老人的称呼是什么?下列哪种我国古代的称谓是指90岁老人的。60岁称“花甲”、“花甲之年”或“耆”、“耆老”。因为我国古代采用农历干支纪年,而干支纪年则是60年为一轮,干支搭配的第一个名称叫“甲子”,同时干支名称是错综参互配搭的,所以每一轮就称作“花甲”,于是人们就借用这个干支一轮的名称来称呼60岁的老人,而超过60岁又未到70岁的老人,即称“年过花甲”。古稀,指70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的意思。80岁称“耄”、“耄耋”。《礼记》里说:“八十、九十曰耄。”“耄”和“耋”都是会意字,指人年老,因此就把80、90岁的人称为“耄耋老人”。“九十”也有其他称谓,比如说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1、花甲是指人到六十岁。这与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有关。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错综搭配成六十个单位,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形成一循环,故称为“六十花甲子”。《西游记》第二十回:“(老者)道: 痴长六十一岁。 行者道: 好!好!好!花甲重逢矣。 ”2、古稀之年是指人到七十岁。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刻画,那时候的汉字还没有发展成今天的形态,但已经具有了表达思想和事物的基本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发展壮大,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来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比如“弱冠”、“耄耋[mào dié]”等,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也最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