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走亲戚则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然而,近年来,农村地区的走亲戚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反映了农村社会的变迁,也引发了人们对亲情淡化的担忧。正文孩子们对走亲戚的兴趣明显减退。
和独居老人拉拉家常,带留守儿童逛逛书店,帮失能人员打扫卫生……无为市创新开展“走亲戚”活动,让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亲戚”,以“走亲戚”的形式经常串门走访沟通感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
走进土右旗萨拉齐镇盛裕村董金凤家中,院子里养着的羊不时传来咩咩的叫声。“前几年在政府的帮扶下,我家开始养羊,现在羊群已经发展到20多只了。”董大娘笑着说,“养羊不仅能卖羊肉,羊羔也很抢手,一年下来能给家里增收两三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这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
30年前过年走亲戚,全家人出发,一天走一家,吃饭吃三顿,如今过年走亲戚,一人出发,一天走10家,饭都不吃,扔完东西就跑,就像送快递似的30 年前,过年走亲戚,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时,春节的氛围格外浓厚,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喜庆之中。走亲戚的日子一到,全家人早早地就开始准备。
2月13日大年初四,关于“农村悄然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断亲”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一众网友纷纷留言,话题阅读量破亿。有学者将青年“断亲”总结为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一种现象,简单讲就是基本不走亲戚,而不是一种正式声明的断绝亲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