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我们的最大最重要的节日,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4日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河南日报评论员 于晴12月4日,遥远的巴拉圭亚松森,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临近岁末,春节申遗成功,全体中华儿女收到了一份精神大礼包,倍感欣慰振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娜春节临近,洛阳秉持新文旅发展特点,坚持景区与城市相结合、城区与县区相结合、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以及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以“1+3+6+N”(一个主题、三大场景、六项主题活动、多项联动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为广大市民游客打造一场极具沉浸感与参与
□ 大河财立方评论员 段伟朵乙巳蛇年春节,成为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节——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透视这个春节,我们看到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与割舍不断的浓浓乡情。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娜 通讯员 廉洁 李华1月14日,春运正式拉开帷幕,在春节之源的洛阳,铁路部门开展“庆祝春节申遗成功·非遗进站”活动。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浓浓文化味,锦绣中国年。2025乙巳蛇年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放眼中原大地,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节日氛围格外浓厚。春节期间,记者走进河南博物院、郑州美术馆新馆、洛阳博物馆、河南非遗美学馆等文博场馆,感悟和美中国年里的文化味儿。春满弦歌——乙巳年春节华夏古乐专题赏听会现场。
春节假期,全国各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岁月欢歌喜气扬神州祥和文旅旺年俗兴文脉,节庆振信心。乙巳蛇年春节,是中华儿女迎来的首个申遗成功后的春节,花灯亮、龙狮舞,年味儿在烟火气中升腾,文旅旺、展演热,文化味儿让节日底蕴更丰厚。
日前,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途牛旅游网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消费趋势报告》,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假期,游客对传统文化游热度空前高涨,在“2025春节传统文化游热门目的地TOP10”中,洛阳位列第六。
本报记者 杨俊峰1月20日,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城北农贸市场的新春市集里,小朋友在选购新春饰品。肖本祥摄(人民视觉)1月19日,在上海市虹口区的今潮8弄,非遗项目潮汕英歌舞上演,让上海市民足不出“沪”感受别样的非遗年俗。
1月14日,沈阳火车站青年志愿者在12306服务台为旅客提供指引服务。马鑫/摄1月14日,北京南站志愿者为旅客查找车次。 高利坤/摄1月14日,北京西站志愿者为旅客查找乘车信息。刘光照/摄1月14日,北京西站志愿者为旅客查找站台序号。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瞧 实习生 姜美 随着春节的临近,河南文旅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热潮。“百节年为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人们探亲访友、团聚欢庆、旅游休闲的高峰期,也是文旅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期。今年春节假期为期8天,文旅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热潮。
2025年春运1月14日拉开帷幕。今年春运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运,也是有着8天春节长假的春运。40天里,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新高峰、新站线、新体验……2025年春运呈现众多亮点,“流动的中国”彰显蓬勃的生机活力与社会温情。【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