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年味正浓,和以往不一样的是,2025年的春节被称为“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来源:【新乡日报】在冬日的尾声,当寒风逐渐淡去,中华大地披上了一袭节日的盛装,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庆典。春节,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节日,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魅力,成功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佳节临近红灯挂,梅花暗香悠远。喜鹊喳喳,人潮漫漫,庭树身姿舒展。将春呼唤。待游子归乡,家人相伴。共庆团圆,亲朋贺岁祝康健。一年大事盘点,教科飞喜讯, 申遗如愿。千载国风,四方瑰宝,熠熠星光灿烂。古今纵览。把文化传承,世俗熏染。老少皆欢,九州歌美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28日电(莫红娥 张东方)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为何能申遗成功?其蕴藏的文化价值给全球带来哪些启示?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则是南方小年,还有不到一周就是除夕夜。秦淮灯会上灯彩绽放,年货市场中人潮涌动,候车大厅挤满了回家的游子……“世界非遗”版春节来了!
古老春节,中国精彩_大武汉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红灯笼挂满大街小巷,各地庙会热气腾腾,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蛇年春节就要来了。这是我们熟悉的春节,又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申遗文本是这样描述春节的——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表述既新鲜又贴切。
如果你来自外太空,你肯定无法理解一到这个时刻,在亚洲东部、太平洋以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在折腾啥:到处都是如过江之鲫般的人们迁徙回故地,繁华的城市迅速清冷,清冷的乡镇又瞬间丰满,人们如着魔一般,能抢票的抢票,能开车的开车,再不济还可以在雪夜中来一场摩托车的千里奔袭;而路边卖煎饼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