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布会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内的两个高产“小目标”。“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已经实现了,我接下来的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袁隆平说,长期目标就是继续追求自己的“禾下乘凉梦”,而短期目标一个是争取早日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2000公斤,一个是希望将目前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两一工程”。“三一工程”是袁隆平提出、湖南省政府确立的农业科技项目,全称为“‘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于2018年启动。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 眼下,晚稻收获接近尾声。记者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了解到,当地4万亩再生稻亩均产量超2000斤,再生稻种出了“吨粮田”。11月6日,在九江市湖口县大垅乡管垅村,收割机在再生稻田里来回穿梭,割稻、脱粒、碎秆,收割一气呵成。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稻种植国,年产量超过2亿吨。中国水稻的连年丰收,除了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外,离不开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推广普及。现在,全国每年种植的杂交水稻面积超过2.5亿亩,全国平均亩产在500公斤左右。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来逸晨 阮帅9月底的田野,稻香四溢。秋收,即将在浙江拉开大幕。水稻,是我国14亿人的第一大口粮作物。继夏粮、早稻之后,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三季,也是年度粮食丰收的决定性一季。从常年统计情况来看,新一季秋粮,将要创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
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受访者供图9月,走进绵阳江油市彰明镇福田村,一片“高大”的水稻,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水稻“身高”两米,谷穗长而饱满,弯垂而下,长势喜人。几乎每天,四川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章策都会到田里转一圈,看看水稻的长势。
隆两优1686。红网时刻新闻1月3日讯(记者 杨斌 通讯员 大建)亩产增幅9%!隆平高科培育的隆两优1686稳定高产比肩玮两优8612,最高创下了亩产2000斤的纪录。其作为水稻高产的代表性品种之一,凭借着良好的抗倒伏性、抗病、米质优、高产等优势,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项盛雄)8月15日,在咸宁嘉鱼县新街镇湖北谷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室内,公司负责人郑华介正在认真观察育种加速平台上水稻生长情况。当天,国网咸宁供电公司新街供电所“鄂电红马甲”贺彦人、方建国来到谷神科技公司帮忙检查用电设备运行情况。
光明日报记者 龙军2020年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测产,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此前的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进行测产验收,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早稻加晚稻实现了亩产15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1日电 (陶胜平 郭晓静)近日,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羊头镇老柱村,菜农们正抢抓农时移栽、喷淋蔬菜苗,一派秋收秋种的繁忙景象。村民岑大哥说:“今年我种5亩水稻,水稻收割后就抓紧翻犁土地、育菜薹苗、移栽管理,12月份就有老板来收购。”图为翠绿的菜苗。
新华社长沙11月16日电 题:“90后”袁隆平“比拼”稻田“后浪”新华社记者周勉、袁汝婷民以食为天。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继续强调,“确保粮食安全”。
近日,在贺州市平桂区羊头镇老柱村一片收割水稻后的田里,菜农们正抢抓农时移栽、喷淋蔬菜苗,一派秋收秋种的繁忙景象。村民岑大哥说:“今年我种了5亩水稻,水稻收割后就抓紧翻犁土地、育菜薹苗、移栽管理,12月份菜薹出来,老板就来收购。”翠绿的菜苗。
仓廪充实、餐桌丰富,种业安全是基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一粒良种,千粒好粮”。有一个人比谁都清楚这个道理,他从六十年前就开始跟种子较劲儿,他一辈子都想要丰收。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