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6月22日消息(记者侯凯奇)6月21日,2023年西安市“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端午主题示范活动暨周至县“寻味传承 端午记忆”民俗文化展示活动在周至水街举行。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据了解,活动旨在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龙腾狮舞,喜迎新春。年集、灯会、非遗、演艺,龙年春节,西安各大景区处处洋溢着年味,在“花式”过年中为游客开启别样的新春。大年初一,西安兴庆宫公园新春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秧歌表演、舞龙舞狮精彩纷呈,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阳光讯(记者 张京)小桥流水成了诗,青瓦彩灯成了画,白天古风古韵,夜晚霓虹闪烁,说的就是周至水街烟火巷子。在烟火巷子的东门北侧,就是周至县公安局沙沙河水街暖心警务会客厅,以警务前移、服务前置,推进周至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人间烟火色,最是春节时。
来源:【三秦都市报】本报讯(记者 夏明勤) 繁复精美的宫廷缠花、涅槃重生的锔瓷技艺、清晰传神的钟馗拓像……9月14日和15日,由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周至县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主办的“‘庆中秋 迎国庆’2023年西安市非遗保护传承志愿者队伍山村行”活动,在周至水街和周至县骆峪镇黄家湾社区
西部网讯(记者 王靖升)不出十五都是年,虽然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但新春氛围还在继续。近日,西安周至水街首届新春灯会现场热度不减,以“奇幻山海”“龙年贺岁”“周山至水”为主题的近百组花灯,营造出浓浓的过年气氛,引得四方游客纷纷打卡。据悉,本次新春灯会将持续到正月十六。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过年期间,到文旅小镇品味年俗文化,对很多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近日,记者来到有着“中国第一水街”之称的陕西省西安市周至沙河水街,体味关中年俗文化。新春灯展、非遗打铁花、马戏演出......
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端午假期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传统戏曲文化,6月20日-6月22日,为期三天的秦岭·秦人·秦声——2023陕西省首届乡村戏曲大舞台展演活动在周至水街举行,活动全程通过网易直播、周至文旅抖音直播,周至融媒体直播,累计吸引百万观众云端赏好戏。
“源来周至 多来多福”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现场。“快点,看村晚走!”7月12日晚,在西安周至,用过晚餐的村民们纷纷从家中走出,步履匆匆。“源来周至 多来多福”2024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当晚在周至水街烟火巷子举行。男女老少齐聚,现场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其乐融融。
6月22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开幕,28支当地参赛队伍在汉江上表演龙舟竞渡,喜迎端午佳节。 新华社发(邹竞一摄)包粽子、制香囊、赏非遗、品民俗……端午假期,陕西各地推出一系列文旅活动,提升假期人气和消费。端午节,文化内涵深厚,吃粽子、插艾蒲、赛龙舟等习俗传承至今。
年,是中国人心底最柔软的期盼,是洒扫庭除的不辞辛苦,是朝思暮想的乡音故土,是大集庙会上的采卖吆喝,是城墙灯会中的蓦然回首。甲辰龙年,越来越近了。为过年准备的大采买,从“小年”这天就要正式开始了。您家的鸡鸭鱼肉买好了吗?水果瓜子备足了吗?
来源:【西安日报】从打破传统商业困局的长安霓裳里,到一个个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的博物馆……行走在西安大街小巷,眼前的“文商旅”综合体与车水马龙喧闹中的烟火气,让市民和游客伴随着耳熟能详的唐代诗句在城市肌理之中寻找“诗与远方”。
今天是元宵佳节,恰逢周末,而且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年度『最小满月』将亮相夜空,虽然由于天气影响,西安市民不一定能看到月亮,但热乎乎的元宵吃进嘴里仍然暖暖的。有春雪,有流光溢彩的花灯,有精彩纷呈的游园活动,听戏、赏灯、对诗、猜灯谜,喜庆的节日氛围感满满,心中有月,皆是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