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参考消息》11月14日刊发文章《从海外潮汕文化看中华文明向心力》。全文如下:潮汕地区是中国著名侨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海外华人华侨总数已超过6000万人,分布在世界的19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祖籍潮汕的华人华侨人数超过1500万人。
暴雨如注,神棚里积水已没过膝盖,画着脸谱的潮汕人依旧在跳着英歌舞。雨衣下锣鼓声声,祈祷风调雨顺、合境平安,孩子们嬉闹玩耍,学着大人的样子完成仪式。这是陈夏贤在今年4月30日纪念妈祖巡游活动中拍摄的视频。活动结束后,他脱下鞋子,水已经可以从里面倒出来了。
我是潮汕人,从小就生活在潮汕地区。在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喝茶和拜神是最主要的两个活动。功夫茶的发源地在福建,但是潮汕地区却将功夫茶发挥到了极致。功夫茶在潮汕地区体现的是一种待客之道,一种生活情趣。或是清淡,或是醇厚,喝茶是一种“慢活”的生活方式。其中,这也体现了一种从容的风度。
□曾恬 张丽军汪泉的《湘子桥畔》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和大散文笔调,以湘子桥、红头船和老妈宫为文化符号,讲述了潮州文化的前世今生。全书结构安排精巧,各个章节紧密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述体系,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时空,从文化的角度书写潮州文化的输出、归来与反哺的过程。
这是一本关于故乡的书,但又不是一本只关于故乡的书——故事呈现了陈、林两家四代人的奋斗历程,有人流浪,有人流血,有人流亡,是百年家国史在普通人身上折射的缩影……但归根结底,这是一位潮州人献给故乡的礼物,它用一个连贯而流畅的故事,将百年风云中潮州人的血脉延续与家国信念娓娓道来,讲述了
【关注“潮汕人爱潮汕”,让外地人了解潮汕,让潮汕人更懂自己!】放暑假了,不知道大家的孩子在假期会干什么呢?是否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刷视频呢?但是你知道以前的潮汕地区孩子在假期会干什么吗?“潮汕人爱潮汕”先带大家看一看一个小视频之后再聊聊这个话题吧!
甲辰新春伊始,潮汕文化接连“再出圈”,潮剧登上春晚舞台,英歌舞等潮汕民俗活动火遍全网,潮汕大地处处热潮涌动……另一边,一群年轻的潮汕文化传播者、青年文艺从业者和爱好者们正沉下心来,在一场知识气息、文化气息浓郁的创作者团聚里,于过去一年“影像里的潮汕”中游走、探寻、交流。
潮州是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城市,市区的开元寺、广济桥、韩文公祠早就蜚声海内外,近期建设开发的滨江长廊、牌坊街、人民广场音乐喷泉更是给这座优秀旅游城市增色不少。潮州过春节还有个民俗,就是家家户户要杀鹅卤鹅,然后用卤鹅来祭拜祖先,祈福平安。杀鹅卤鹅的全过程,胆小的慎进哦,哈哈。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汕头市委宣传部供图 汕头侨批有力地支撑了汕头经济发展。南方日报记者 王涵琦 摄 “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南方日报记者 王涵琦 摄南海之滨,三江奔涌。提及汕头,“侨乡”和“港口”是铭刻在这座城市历史血脉中的印记,是潮人文化中重要的符号。
郑一见是潮汕名画家郑少雄之子,少时喜欢美术,广东工业大学毕业后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从事新媒体工作,曾任南方+客户端视频编导、南方日报视频记者,作品多次获奖,刊发于中国日报、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重要媒体,影像作品《石农》《过节了》被中央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收录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