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与人相处,即便对方缺乏知识、智慧,不理解我们,我们内心也不会有丝毫愠怒、不悦,保持理智、平静,如南风般和煦、清凉。这样不也是道德高尚的君子吗?”【解读】《论语》开篇三连问,以“学”为宗,“时习”为旨,“说(悦)”为血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这三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也似乎都能听懂其中的意思。最通俗的解读就是:学习并且时时温习,不也让人感到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让人发自内心的惊喜吗?
《论语》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成白话:学会了的东西,并且在某个合适的场合里完美做到了,心里会感到喜悦。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前来相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 (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2)时习:按时温习。(3)说(yuè):同“悦”。(4)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上周末,有一个朋友跟我诉苦,说她活得太累了。工作中经常被同事排挤,领导也不喜欢她,在公司待不下去了,在生活中也被亲戚瞧不起,还有朋友在背后说她坏话,就连相亲时都被对方嫌弃她长得没有一点福相……如果她说的都是真的,那么她就是一个轻易被人伤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