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中最令人忧心的险恶方面之一或许是,通过教科书审查制度刻意隐瞒关于“二战”的重要信息。日本的整个教育系统都患有选择性遗忘症,直到1994年,日本才在学校教育中告诉学生,昭和天皇的军队应该对“二战”期间至少2000万盟军士兵和亚洲平民的死亡负责。
本文也比较长,有六千多字,没有耐心的就别看了。清水英男现在已经94岁,当年来华参与731部队时还只有14岁,是最后一批731部队“少年队”成员,在哈尔滨待到第四个月时,日本遭核爆、投降,清水英男随部队逃回日本。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观点:承认并反省:这一观点认为,日本在1930至1940年代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是错误的,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伤害,日本应该对此进行深刻的反省和道歉,并与受害国家和平相处。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黑暗和痛苦的一个时期,而其中的“侵华战争”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剧。对于战争的历史,我们身处今日的年轻人或许未亲身经历过,但越是如此,越要铭记历史,准确传承历史记忆,以避免类似的惨剧再次上演。然而历史课本上很少讲侵华战争,导致日本青年对这段历史不大清楚。
如今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的伤疤:日本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否认,对侵略战争的“理解”,甚至对“靖国神社”的“英雄陵园”式解读,都像一道道鸿沟,横亘在大陈与日本朋友之间。
谈起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时代,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大广场上密密麻麻山呼万岁状若癫狂的日本百姓、飞机前头缠丧布高呼必胜的飞行员、端着杆三八枪,戴着个屁股帘就敢“决死突击”的大头兵——感觉全日本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似乎都陷入了集体的高潮之中,自信武运长久的皇军能够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百战百胜,天下无敌,所有的苦难都将在皇军消灭一切“敌人”后消失。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之一,发生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之间。根据历史记录,日军在南京城内杀害了大约30万平民和战俘,以及进行了大规模的强奸、抢劫和焚烧行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南京城内遇难人数超过30万。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其爆炸将广岛夷为平地,死亡人数估计超过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