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文学中有一种确定行星大小的方法,叫做凌日法,就是当有行星在恒星的前面通过的时候,恒星由于被遮挡,就会导致恒星的亮度发生细微的变化,通过光度下降了多少,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行星的大小,就类似于我们太阳系的水星凌日、金星凌日这种,一般行星都是按照一定的周期在围着恒星公转的,所以这个恒星的亮度变化肯定也是有周期的。
7个可能存在的“戴森球”。“塔比星”的红外(左)和紫外(右)照片。Wikipedia近日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刊登了一篇论文,一批科学家在文中宣称,他们在最近的天文学巡天数据中,找到了7个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巨型建筑,也就是所谓的“戴森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科幻中常常设想新型能源的突破将推动文明的扩展。您认为未来社会如何通过技术实现‘入地’‘下海’的能源获取?能否描绘出以此为核心的全新宇宙文明?”近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润心讲堂”,大学生们向科幻作家刘慈欣提问。
科学家希望通过最新技术搜寻外星生命迹象,彻底改变我们对宇宙的认知。地球的能源需求一直在增长,一个先进外星文明的能源需求也是不断增长,1960年,英裔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外星文明最终希望利用主恒星的全部能量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