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不归我管?App不仅能“监控”聊天记录,还能“动手”删除我手机里的东西?真是让人细思极恐......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得物”App试图“删除”他手机里的视频,被自己的手机成功拦截,不久后,得物App发布公开声明回应,随后,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根据哔哥心理学第三定律,我们在虚拟世界留下的痕迹越多,对个人隐私就越在意。反馈到日常使用,就是对手机内各种App疑神疑鬼,生怕有内鬼偷取个人信息。这也不怪大家敏感,其实这几年来,手机里的App是真的越来越“邪门”了。
如果自己的手机,能够不经主人允许、擅自删除里面的内容,是不是感到细思极恐?近日,网友Damon曝光称,他双十一期间在得物上买的东西出现问题,便拍摄视频上传视频到得物平台反馈,不久,他的华为手机收到提醒:检测到“得物”删除了视频,已成功拦截。
11月12日,网友达蒙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得物App疑似私自调用手机权限,删除他上传的维权证据视频。13日,得物方面回应称,正在“认真查明”此事,并强调“得物完全没有任何动力去做删除用户相册等不合规的行为”,也“没有相应技术能力”。
“傍名牌”在潮牌界屡见不鲜。一些国外知名品牌或者热门设计师品牌,国外官方售价数千,国内只卖四五百?结果追溯下来,虽然品牌名相同,但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没有关系。因国外品牌没有在国内主动申请商标,被国内企业“抢注”同名品牌。这类“傍品牌”、“碰瓷品牌”打擦边球的行为被消费者深恶痛绝。
近日,人民网实地探访了得物查验鉴别中心,真实记录商品在得物从入库到发货的全过程,生动展现《一件好物之旅》,在追踪体验了专业鉴别团队的一线实操后,人民网对得物在保障正品品质、推动新消费上做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近日,有网友发文称,他在得物App上购物后发现问题,拍下视频向得物反映,没想到他发现得物涉嫌通过调用他的手机权限,删除了他手机里的相关视频证据。11月13日,得物官方回应称,已第一时间与该用户及手机厂商联系核查。律师称,此举若属实涉嫌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