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位可以比肩马可·波罗的大旅行家,二人基本上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所不同的是,马可·波罗的旅行路线是由西向东,而我国的这位旅行家的路线却是由东向西,行程恰好相反,可以说是逆风版的马可·波罗了。
Talmud: Ten measures of beauty descended upon the world, nine are found in Jerusalem. 《塔木德》说:天下若有十分美,那九分便在耶路撒冷。
15世纪晚期以来的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探险,极大增强了法国人对王国以外地区和国家的兴趣与关注。16世纪法国认知异域的表征和载体,既体现在从地理空间上对世界的描绘,也表现为游历远方的热情催生出的各类旅行写作。
文|清幽说编辑|辑录君查理曼在9-12世纪被塑造为朝圣者的形象,与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产生了更多的联系。朝圣者形象12世纪中期《查理曼朝圣》中,记载查理曼因同妻子打赌而前往耶路撒冷的事件。查理曼询问王后。王后说自己见过比查理曼更英俊的国王,他是拜占庭的国王,强壮者于格。
去过以色列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感慨,因为这里有太多不一般的地方,总让我有一种想写点什么的冲动。或许是一种应许、一种召唤,总之,我把写下这组游记当做了一种使命;而写作的同时,也真正使我自己受益匪浅。长期以来,这个弹丸之地不时聚焦着世界的眼球:民族纷争,宗教冲突,土地割据。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很早就听说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当时没有鼓起勇气踏上行程,要不是这次朋友的召唤,我想,路上的所见所闻也仅停留在别人的描述里。人生是一场长走,陪伴的只有脚步,勇敢踏出第一步,结果便有无数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