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姜王后乃是太阴星君,月宫之主人。太阴星君,中国道教中的月神,俗称太阴娘娘、月姑、月光菩萨等。《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记载:太阴真君,主肃静八荒,明明辉盛,如世人运炁逢遇,多有惨惨之忧,宜弘善以迎之。
大家好,今天是中秋节,我就不给大家介绍历史人物了,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小常识。说起月亮,我想大家最先想起的就是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可能是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我想很多人都把嫦娥看做了月神,其实不然,月神一般是指道教神仙太阴星君,俗称太阴娘娘。
谭惠文今夜无晴,固然无月。这原本没什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么多月缺的日子来了又走,热了又凉。只是我们难免有一种情生于心而寄于月:写的是天上的嫦娥,想的却是身边的祖母。祖母的名字中带有一个“娥”字。在我尚不通文墨时,因着嫦娥,以为“娥”便是“月”,“月”便是“娥”。
作者:陆玄同“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期望着,这绵延千年的约定,如期而至。中秋的月亮,是一个文化符号。从诗词歌赋到书画手工,一盘圆月,胜却人间无数。当这一年一度的邀请抵近,我们叩问自己,这大半年时间倏忽而过,可曾抬头望过满天繁星,如洗碧盘?
在民间对月亮的崇拜习俗,始见于史料记载的是《尚书·尧典》,文称:日、月、星辰为天宗,岱、河、海为地宗;天宗,地宗合为六宗。其实中国百姓祭祀月亮时,往往是辅助于太阳而行的。且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足以见古代“祭日为主,祭月为辅”的现象。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记载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引子:86版《西游记》可能是我国电视剧史上的奇迹,这么多年,每到寒假、暑假,这部电视剧就会被各个电视台循环播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小朋友,不过大多人的目光集中在孙悟空身上,对电视剧里面那些国色天香的美女视而不见,尤其扮演妖怪的美女,当年恨不得自己也拿着金箍棒,把她们都结果了,现在回头看自己好幼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