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美容针做下巴垫鼻子割双眼皮开眼角……一轮做完以后,又觉得眼间距开大了,下巴垫长了……准备重新来过!你以为这是在捏面人?NO!NO!NO!这是某综艺节目上一位女嘉宾于冰的真实整容经历!某个综艺节目中,一位苦恼的母亲因为实在受不了自己的“整容狂”女儿而求助到了节目组。
来源:【黑龙江日报】12月5日,由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2024“约会哈尔滨 冰雪暖世界”亚太主流媒体采风活动在哈尔滨大剧院启动。来自亚太地区14个国家的19家主流媒体代表,以及黑龙江省属媒体、哈尔滨市属媒体的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来源:【冰城+】伴随翩然而至的雪花,万众瞩目的冰雪大世界正加紧施工的步伐;白雪皑皑的太阳岛上国际雪雕赛事筹备正酣;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将迎来八方来客……12月5日,在“约会哈尔滨 冰雪暖世界”亚太主流媒体采风启动仪式上,亚太地区10多个国家的20余家主流媒体,切身感受到哈尔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7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走进萧红故里 探寻呼兰之变》的报道。“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
本次活动涵盖了一书·一城阅读分享会,图书展览,读书讲座,小小图书管理员颁奖,优秀读者评选,团扇套印,非遗体验,阅友阁、寄心声,图书交换,盲袋计划,观影活动等一系列吸睛度高、动手性强、创新性高、涉及面广、参与度高的特色阅读推广活动。
《曹林说会》 资料图片一个由报纸评论员出镜的视频节目有看头吗?一个由报社制作的视频节目能火吗?如果你在今年两会期间关注了《中国青年报》出品的视频评论节目《曹林说会》,就会得出肯定的答案。《中国青年报》编委、社评论部主任曹林在嬉笑怒骂中对今年的两会进行了最直观、最生动的解读。
曾经脏乱差的城中村,如何摇身一变成为“杭州最大的青年集聚地”?过去不受关注的上海远郊,如何凭借“高性价比”吸引年轻人?在中国青年报“团十九大特别节目”《青年茶座》的录制现场,两位青年大学生与团十九大代表一起探讨,什么样的城市是年轻人的“理想型”?选择城市时,事业和生活如何兼顾?
一座城市火了会给年轻人带来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一个地方,会给这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记者组成“中国式现代化——青春‘记’行”采访团,来到冰雪之都哈尔滨探寻答案。1月15日,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前的广场上,游客们和鸽子嬉戏。
为把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与“迎亚冬”元素融入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大美中国行”主题活动中,以哈尔滨举办第九届亚冬会为契机,以新媒体视角深入解读哈尔滨冰雪经济的发展密码,展示全国各地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的火热实践,由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指导,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
哈尔滨又火了。站在中央大街一眼望去,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很多来自南方的游客穿着厚厚的浅色羽绒服,戴着卡通帽子,一脸新奇地各处打卡。连东北人最爱的洗浴中心,也成了他们的奔赴地,大厅里摆着一排排行李箱。自带流量的“尔滨”在吸引四海宾朋的同时,也为年轻人创新创业提供了舞台。
来源:【黑龙江日报】拆盲袋、观电影、听讲座、交换图书;制团扇、寄心声、体验非遗、阅读分享……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及“公共图书馆宣传周”到来之际,4月20日至21日,哈尔滨市图书馆开展了以四季阅读之“丁香里的春日阅读”为主题的“春风有信 阅读有你”文化大集活动。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晶晶 社交平台上,读书博主俨然成了新兴职业。他们之中,不乏真正推荐书籍、分享知识的博主,但喊噱头、赚流量、博眼球、推广告的卖课人和书商也不在少数。某平台上不少人宣称,“当读书博主不仅实现读书自由,还能靠读书赚钱,读一本书就能赚500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