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科技前哨,继续跟你分享新兴科技企业有关的新鲜见闻。上周,科技前哨的小伙伴Tina在直播中为大家分享了如何借助AI秒变艺术家,借助各种AI工具,她既能画出科幻感十足的画作,也能编排出优美的音乐,还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出各种人像作品。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真真、通讯员曾宪雯)10月25日,中国光谷人工智能艺术大展开幕。本届展览选址光谷空轨,将AI艺术引入社会公共空间,展品近300件,长度5.4公里,打造“全球最长的空中艺术馆”。光谷空轨是国内首条开通运营的空轨线路,目前运行线路长10.5公里。
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通讯员 张隽玮 张璨龙在距离地平面13米的半空中,欣赏人工智能艺术作品,是种什么感受?10月25日,中国光谷人工智能艺术大展开幕。本届展览将AI艺术引入社会公共空间,选址光谷空轨,打造“全球最长的空中艺术馆”。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 陈杭)11日,以“艺智同构,共创美学”为主题的2024大学生AI艺术季在北京拉开帷幕,鼓励大学生与青年创作者以技术创新引领艺术创新,以艺术理念反哺技术发展,将科技艺术融入人才教育,探索人工智能与文化艺术融合共创的美学形式与未来图景。
上一期学术争鸣,两位学者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探讨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人工智能——它给艺术带来的机遇更多,还是挑战更多?杨祥民认为,AI绘画是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创作,其艺术主体依然是人,仍然具备艺术品质;
舒勇用AI绘画程序绘制的作品开启AI创作实践很难形容人工智能(AI)给我带来的震撼。接踵而至的AI绘画,更是让身为艺术家的我感到欣喜又害怕。欣喜的是AI时代已经触手可及,它将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创作带来极大便利;害怕的是,艺术家的画笔、刻刀还能继续存在吗?
探索未来艺术的边界 —— AI与艺术的奇妙碰撞图片由姜华AIGC创作讲座时间2024年8月18日(周日)15:30讲座地点0米层 “原作客厅”(出口处文创商店的对面)主讲人董道国参与人数50人参与方式微信公众号免费预约讲座内容介绍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人工智能(AI)
【学术争鸣】编者按人工智能(AI)绘画在当下发展得如火如荼,也成为学术圈的热议话题。AI绘画给艺术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它又能否被称作艺术品呢?在往期的《学术争鸣》中,专家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探讨。本期我们继续聚焦AI绘画作品的艺术性问题。
当人工智能融入艺术创作,艺术家主体会被削弱吗?哪些版权风险需要警惕?AI时代的艺术人才培养需注意什么?11月2日,2024浦江创新论坛交叉科学发展专题论坛以“步入AI生成艺术时代”为主题,在上海大学召开。
罗比·巴拉特《风景画》 资料图片最近,全球刮起一股强劲的AI艺术风潮。究竟什么是AI艺术?它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1、AI艺术关键词AI艺术是指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生成的艺术作品。
来源:美术报 在这个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我们的审美观念与艺术创造。图像的生产方式正面临一场重大的变革,AI绘画也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探讨绘画如何与AI共存或者相互促进成为当代美术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月21日,北京泰康美术馆,参观者在“跨越六十年:人工智能的创意之火”展览现场观看中国艺术家刘佳玉的作品《激流引力》。这件装置作品由221条发光二极管有机玻璃组成,上面不同层次的光影是某处海平面风速等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世界中的“重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都已经能够取代并超越人类,比如在前几年还不被看好的围棋领域AlphaGo(阿尔法狗)都已经对世界冠军形成碾压之势。那么在文学艺术这种主观性很强的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也会在某一时刻与人类分庭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