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朱健手脚不听使唤,不是抖就是僵,帕金森患者很痛苦。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勇向记者介绍,帕金森患者在药物治疗5-8年后,病情进入中晚期,药物疗效变差,此时可采用机器人辅助脑起搏器手术,帮助患者改善症状。
此外,尽管现在有高场强的磁共振、CT、微电极等各种定位的手段,但是要把每个病人,都要定位非常准,就是拍了片子复查,显示位置很理想,这还是很有难度的,这就考验了科室团队的协作能力。通常 3-5 年是药物治疗的“蜜月期”, DBS 在改善运动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上的优势目前大家已形成共识。
目前医疗技术还没有可以明确帕金森病病因,但是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陈伟教授介绍,由于帕金森病的进展性,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因此,建议患者在确诊后,影响到正常生活后应尽早进行手术评估。
我院首例帕金森病脑立体定向手术及脑起搏器安装圆满成功2015年4月1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住进了一个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中年男性,40岁,是一名退伍军人,曾驾驶坦克。长年的军队生活,养成了爱运动的性习惯,打球、游泳样样在行。近五年来因疾病困扰,步履坚难。
红网时刻衡阳3月20日讯(通讯员 席海鹏)3月18日,身心饱受帕金森病折磨的肖阿姨终于重获新生,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治疗下成功完成帕金森病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简称DBS术),开启了湘南地区帕金森病治疗新模式。今年68岁的肖阿姨,已经有8年的帕金森病史。
↑↑↑术前评估与讨论↑↑↑术前核磁扫描↑↑↑立体定向头架准备↑↑↑安装头架↑↑↑术中定位↑↑↑电极准备↑↑↑植入电极↑↑↑术中测试↑↑↑植入电池↑↑↑手术过程↑↑↑缝合伤口,手术完成关于帕金森病“脑起搏器”1987年,法国医生Benabid教授开创了脑深部电刺激术,俗称“脑起搏器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遗传、环境、神经系统衰退等因素都有关,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这三种手段。目前最为快捷有效的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分为三种,分别为脑起搏器手术以及干细胞移植、立体定向毁损手术。
餐桌上,大家正吃饭,她却死死地握着筷子,稍不留神,筷子又被扔出去;会场内,身边的人都在安静的坐着,她却不停地抖动一侧手臂;原本箭步如飞的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行走起步变困难,不仅身体前倾,就连迈出的步伐也变小……看着这些不正常的变化,她或他自己也感觉难以接受,也想让自己安静下
4月9日,61岁的刘鹏(化名)坐着轮椅被推进了手术准备室。他剃光头发,头顶被记号笔画好了几条线、几个点。因为紧张,刘鹏的右手和右脚抖得更厉害了。“好,家属可以出去了。”匡卫平说着,半蹲下为刘鹏戴好头架。他注意到家属脸上的忧虑:“不要担心,我们争取每一步都给你做到最好。
文章来源:思宇医械观察作者:任哲兵正文字数:4290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建议先收藏再看~)无影灯下,一位帕金森女性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她将要接受的手术被称作脑深部电刺激术,虽说是手术,但医生并不会切除她的任何组织,而是仅仅将一根微米级别的电极植入到她的大脑核团之内。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帕金森病人数超过300万,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预计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人左右,占世界帕金森病患者的50%,而我国目前仍存在超过一半的患者未能识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