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每到夏夜,男女老少踏上停泊在西江河畔的一只只小艇,就着清风明月,粼粼波光,吱溜吱溜地品尝着一碗又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的艇仔粥。不少梧州人甚至是外地客人都感叹,多少年过去了,每每想起来,还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乍到梧州的客人,无不好奇艇仔粥用料丰富,多而不乱。
乐生活,享美食。欢迎关注“意中美食”,在这里每天为您分享关于美食的那些事。在北方,很多人喜欢喝疙瘩汤,不管是用鸡蛋搅拌面糊还是直接在开水中搅拌,或者是用西红柿或者白菜炝锅以后再下疙瘩,很多人早晨或者晚上都很喜欢喝,喝一碗基本上面食就不用吃了,省事还方便。
艇仔粥是广州的著名小吃,相传正宗的艇仔粥应该是在漂浮于河上的艇仔上制作的,甚至必须在艇仔里面吃。艇仔粥因此得名。煮粥的手法也依照滚粥冲烫粥料的手法,立即冲滚、稍后品尝。其特点是粥底绵烂,粥味鲜甜,集众多物料之长,爽脆软滑兼备。
来源:食品研发与生产,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是具有四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粥的踪影伴随始终。关于粥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在中国,四千年前煮粥主要是食用充饥。吃粥一词,在历史上曾经是贫穷的同义语。那时被称为“连粥都吃不上”者,就代表你的处境堪虞。
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在中国的食物中,粥和汤最暖心。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广东的粥,有咸有甜,千变万化,层出不穷。
广州有很多非常有历史的小吃美食,要说这当中最有历史韵味的,毛哥觉得还是那源于珠三角船家人的艇仔粥了,虽然现如今这道小吃已经走进老广平常生活,昔日船上熬粥岸边喝粥的光景已不在,但是只要那碗热腾腾的艇仔粥端到你面前,仍能尝到那份独特的韵味。
羊城素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出名的美食数之不尽。而其中,艇仔粥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小食之一。对岭南饮食文化所知不多的人或许会觉得奇怪,艇仔粥又不是在艇里面吃,为什么会叫艇仔粥呢?用料丰富、飘香四溢的艇仔粥。(图源:荔湾政务)其实,以前艇仔粥的确是在艇上吃的。
爱诗词,亦爱美食,欢迎点击关注亦食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假期3天,恰逢阴雨连绵,实在无甚心情做饭,加上国内疫情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于是择1日,去茶楼叹早茶。说起广东的早茶,在广东的传统文化中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录我的生活#艇仔粥是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疍民(又称水上人家)创造的,其后又在广州发扬光大。旧广州,入夜时分,一排排艇靠向岸边或大游船,每只艇的尾部都插着一支黄旗,上面有一个大大的“粥”字,那就是卖艇仔粥的疍家船。艇家多是疍家女人,她们会向岸边或游船的游客兜售艇仔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