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阳日报 1月11日,“非遗贺新春”主题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指导下,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主办的“非遗贺新春·AI中国年”春节文化传播活动正式启动。
【文化中国行】光明日报记者 苏 雁 韩业庭春节临近,年味渐浓。1月23日晚7时,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年“非遗贺新春——古城过大年”主会场活动在江苏苏州启动。
来源:信阳日报 马面裙成为日常穿搭,拍照打卡爱上了簪花,越来越多古老的非遗文化走进现代社会,走进年轻人的世界。随着AIGC技术的迅猛发展,“非遗传承人”不再只是非遗技艺接班人的概念,人人用AIGC体验、传承非遗的时代已经到来。
央企大拜年,好礼天天见!今天“国资小新”联合中国移动抽取15位幸运粉丝送上【咪咕视频钻石会员年卡+视频彩铃尊享会员年包】这份大礼包既是一份新春福利,也包含着中国移动的美好祝福。希望新的一年,与大家一起,巳巳如意,大展宏图!随着“春节”申遗成功,今年的“中国年”成了“世界年”。
矗立千年的天桥中幡上演着民间技艺力托千斤的震撼,中华传统“魔术”古彩戏法在变化莫测中送上金玉满堂的美好祝福,白纸坊太狮一舞千年,带来喜庆热闹的中国年味……1月11日,在北京举办的“非遗贺新春”主题发布会上,数位非遗传承人带来的精彩表演,展现出中华非遗文化深厚魅力的一角。
新春将至,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上线“非遗贺新春·AI中国年”春节文化传播活动,特别开启“说年”“祈年”“拜年”“过年”四类互动方式,通过现代化人工智能手段,助力非遗以更生动、更立体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推动中国春节全球传播。
央视网消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的中国年正被注入全新的活力。科技如同神奇的画笔成为节日标配,为春节增添了别样年味儿。北京:新春科技庙会 科技民俗巧融合北京海淀新春科技庙会邀请7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打造出100余处AI及机器人互动场景。
随着“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春节成为首个“非遗版”春节。眼下,新春脚步渐近,今年,你给亲朋好友准备的新年祝福里有没有增加一些非遗的元素?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当乙巳新春款款而至,赶春运、互拜年、共团圆……熟悉的年味儿扑面而来。中国人庆祝千百年的节日,如今又有了崭新的注脚——一个多月前,“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金蛇献瑞贺新春,巳巳如意中国年。小年到来,新春将至。春节不仅标志着年度周期转换,更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蛇年新春无疑又增添了特别的意义与特殊的期盼。什么是非遗春节?
来源:海外网乙巳蛇年春节即将到来,喜庆的年味弥漫在大街小巷,旅游市场也迎来热潮。与既往不同的是,2025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非遗过大年”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新主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英姿)1月11日,在“非遗贺新春”主题发布会上,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副局长彭云,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杨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骥,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刚正式启动了“微短剧里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