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现在常常被人们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那么在古代三教九流是什么,九流又分哪些,大家也来对照一下,看看你的职业在古代,到底是如何分类的!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农家 这九家合称九流。
一、“九流”指的是先说九流,九流真正的含义是源自《汉书》记载,流就是流派的意思,比喻如水流一般,遵循自然规律,源远流长,自成一派,相当于现代的大学专业分类,一共是九流十家,分别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三教九流是现在常用来骂人的词语,其实最初的原意是指:儒、释、道三个教派和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是古代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最初并没有贬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词渐渐演变成形容人不学无术,不求上进的贬义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法、生存法则,有人要为天下谋福祉,有人要为自己谋天下,也有人只想平淡过一生。到了三国时期,佛教又遭受曹魏、蜀、东吴等政权打压、禁止,当时统治者认为出家乃是“避世”,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好在随着政权更迭,佛教终究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开枝散叶。“儒教”不常说,我们常以“儒家”称之。作为我国具有长期代表性的官方历史学说,儒家思想不仅深入中国国民的意识深处,在国外同样蓬勃发展。不过要注意一点,一般认为“儒教”的产生是要先于儒家的。《甲骨文字典》中的“儒”,如人沐浴之形,因为上古时期人们举行祭礼之前施礼者要斋戒沐浴。所以,近代学者胡适曾说,“儒”乃是最早的教士,是神职人员。
三教九流是指在封建社会,宗教或职业的各种流派,是对各种职业、地位、阶级、和身份的划分。这种划分既不是出于朝廷官府的法令,也不是教会、门派的章程戒规,但他在社会上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却是影响深远,根深蒂固的。
人们常说,在座的除了某某之外,都是“三教九流”之辈,乍一听,会觉得这是骂人的话。有时候也会说:“你净做点下三滥的事情”或者“用下三滥的手段得逞算什么英雄好汉!”那么,古人常说的这两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三教”在我们看到的诸多小说中,常常会出现这个词,也被人理解为一种贬义词。而在古代,实际上“三教九流”没有任何的贬义。所谓是三教,实际上是指的“儒教、道教、佛教”,在很久以前,佛教还没有传入我国之前,三教通常还有老子创立的“阐教”,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三教就成了普遍认可的“三教”。在古人心中,“三教”意味着人们的信仰,所谓“信佛”吃斋,其实就是把佛教当作自己内心的归宿,用一种无形的信仰来约束自己。
敦煌写经《成实论》,刘广周书,北魏延昌元年。成实论是一本佛教论书。相传诃梨跋摩为说一切有部著名论师鸠摩罗多弟子,初信其师学说,后来觉得这些没有摆脱《大毗婆沙论》的束缚,拘泥于名相,烦琐支离,乃自穷三藏,以探教说之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