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麒小朋友今年8岁,上二年级,2022年4月,麒麒的妈妈发现孩子的眼角有出血点,“一开始带孩子先去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血常规检查后发现孩子的血小板值极低,后来转到西安市儿童医院做完穿刺才知道,是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孩子的骨髓不造血了。”
铁岭市银州区第十七小学三年五班的安薏伊小朋友,今年8岁,在2022年4月26日、27日发病,连续两天鼻子出血,不容易止血,到当地医院检查,血小板只有18,几经辗转沈阳盛京医院诊断为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6月11日由安薏伊的父亲作为供体,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进行了骨髓移植。
四川德阳孩子小雨9岁了,同龄的孩子都在校园里快乐学习,她却躺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房里。与她相伴的,是一张张与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抗争的病历,还有为巨额医疗费发愁的父母。↑小雨正在接受治疗一场疾病,让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话说2015年春节之前,孩子感冒发烧,到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查血,当时红细胞、白细胞正常,血小板数值异常,当时检验室又让复检了一次,结果还是异常,80个单位左右,接诊的医生看了一下,告诉我们,待感冒痊愈后复查看看。
对于65岁的张先生(化名)来说,自两年多前确诊再生障碍性贫血(极重型)以来,先后经历了连续4个多月的反复发热、肺部感染、上百次的输血、造血干细胞配型、移植后排异反应等生命关卡,终于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血液内科等来了出院的好消息!
极目新闻记者 赵雪纯通讯员 曹锐 丁燕飞8岁起被查出再生障碍性贫血,男孩与病魔抗争了11年,如今,在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帮助下,他的病终于治愈,重获新生。2012年,8岁的小宇因反复低热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记者 于伟 通讯员 胡安国 李倩小耿今年23岁,正是人生中美好的年龄,却不幸患上伴严重感染的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让一家人陷入绝望。为助其渡过生死难关,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迎难而上、勇挑重担,顺利为其实施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让该患者得以重获新生。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好比是种子出现问题,土壤也遭到严重破坏,根本长不出庄稼来,患上该病的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抵抗力极差且容易出血,随时可能因严重感染,以及颅脑等重要脏器出血而危及生命。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发的血液系统疾病,致使部分血液成分缺失,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表现,虽为良性疾病,但临床表现类似恶性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青年与老年发病率稍高,无明显性别差异,按病情轻重、起病缓急分轻型再障和重型再障。
再生障碍性贫血(AA)作为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血液病,因为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通常很难察觉,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再障在我国年发病率约为0.74/10万,15-25岁和65-69岁是两个高发年龄段。根据骨髓衰竭的严重程度一般可分为非重型、重型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