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说,人类的感知、认知和行为,是在研发机器人过程中的重要参考,如何才能移动得像人一样快、一样敏捷,“每当人工智能领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思考人是怎么去干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机器人代替工人,已然成了必然趋势。工厂使用机器人工作,加快了企业的生产力,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据 Engadget 报道,代工商富士康已经引入了一定数量的机器人,来代替普通工人生产。这些机器人能够代替 6 万人的生产力,并能够提升效率。
昆山,中国第一个人均收入超过4000美元的县,正加速用机器人技术替代人工。昆山政府宣传部门称,包括富士康在内的35家台企去年投入了40亿元在人工智能技术上。通过使用机器人技术,富士康昆山工厂的员工人数从11万减少到了5万,成功减少了人工成本,政府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企业跟着做。
Zhang, Peikang, Yiming Qin, Huailiang Liang, and Liping Zhou. “Robotization and Labour Demand in Post-Pandemic Era: Microeconomic evidence from China”,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Forthcoming.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晨) 随着电影《超能陆战队》的上演,很多人都期待自己的生活里有一个像“大白”一样的机器人陪伴自己。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王宏教授带领团队开发了一款能够陪伴学生的机器人—“NAO”机器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应用在医疗健康、养老助残、教育娱乐等场景,高鸿志开始思考,同样是做高重复性劳动,老乡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全靠一把锄头,加上甘肃的沙尘暴天气,能不能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去完成在沙漠里种树的活呢?
我是个十足的春晚迷,每年春晚都守在电视机前,就盼着看那些新奇又有趣的节目。今年春晚,有个节目可把我惊到了,那就是机器人扭秧歌!一开始,看到舞台上出现一群高个子、四肢修长,上半身穿着东北花棉袄的“家伙”时,我还以为是真人演员呢,心里想着这扭秧歌的造型还挺有特色。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1985年,在广州白云朗环围诞生了一间橡塑五金厂,算上老板,厂里总共5人。这家作坊式的家族小工厂,做了近20年的橡胶密封圈和机械零部件,随后又转向自动化装备、软件系统、智能机器人乃至整套数字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