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李娜):泱泱中华,何以中国?7月11日,来自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墨西哥、尼加拉瓜、泰国、突尼斯、越南等国的十余名博主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学生走进“青铜器之乡”——宝鸡,打卡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翻阅中华文明的周秦篇章,探寻“中国”的最早起源。
但在我国古文献中却不是这样,随着它所指的对象和时间不同,其含义也就因之各异。指京师而言,如《诗经·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周成王五年时,刻在何尊青铜器上的铭文,记录了周武王说的一句话。当时武王灭商,天下初定,在嵩山祭祀时,望着群山环绕之中的洛伊盆地,萌发了在这“天下之中”建立新都的想法,并许下愿望说:“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张时代考卷,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作答?2023年,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制作推出“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回答——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第三季)”系列短视频。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知道咱们中国为什么要叫“中国”吗?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出土了一尊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这是一件名为“何尊”的青铜祭祀器具,尊底铸有铭文一百二十二字,其中有句: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
我们看“国”这个字,它的外围轮廓就像一个四四方方的框子,表示王者占据着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当时周王能够管辖到的范围差不多也就洛阳周围这么一块地方,这说明当时所说的“中国”指的是洛阳周围一带,它代表着地理空间。
上下五千年“中国”之称从何而来?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物中“中国”的含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让我们跟随古文字专家在字里行间探寻“何以中国”的文明密码说到“中国”的由来,就得从最早的“中”字和“国”字谈起。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一词的背后有着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从盘古开天到中央之国,古代中国人在认识天地的同时,也在逐渐形成国家观,使“中国”一词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