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本报刊发报道《这种标识现身3年仍有人不识》,呼吁骑车人路权应得到保障。报道中所提及的几处路段标识目前已施划一新。不过,倡导市民绿色出行,仅靠增设“自行车优先”标识远远不够。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影响骑车上路的“坎”还真有不少。
“刚买了骑行卡就开始找不到共享单车”“上班骑行六分钟,找停车位半小时”“找不到能停车的地方交了10元调度费”,关于郑州新型共享单车的吐槽近日越来越多,随着4月2日郑州首批5000辆新型分体锁共享单车试投运后,新型共享单车停车找“P点”成为市民心中的痛点。
其实有点怀念当年共享单车大战时满街都是的共享单车。价格便宜还还车方便。而现在要骑一次共享单车,找到车不容易,价格也贵了很多,还车也必须到指定的地方。我有一次骑共享单车到比较近的地方,车骑过去了,没地方还车,最后没办法又骑回原地还了车,再走过去。这样的用户体验实在是很差了。
过去的数年时间里,我们一直在谈通勤的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支付宝有哈啰出行,美团有美团单车,滴滴有青桔单车,相比于共享单车诞生之初的疯狂,如今资本运作下的共享单车市场变得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