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考研大战在即,有个问题必须提早提醒大四的同学们:保住应届生身份,否则可能悔不当初!每年考研竞争激烈,今年的报考人数高达388万,其中至少300万考生可能会无缘上岸。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只要你没有十足的把握,务必慎重对待应届生身份。很多人不重视这件事,等到错过了才追悔莫及。
近日,山东、贵州、湖南、浙江等多个省份人社部门发文,调整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明确在省内事业单位招考中,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的情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一直是国家关注的民生大事。为保障这一群体就业,国家和地方公务员、国企及事业单位的岗位招聘不断向应届生倾斜。
原标题:延长应届毕业生身份期限是双赢之举随着2024年秋季招聘的启动,多地优化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延长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不对毕业生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应届毕业生,通常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学生。
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如何办理,要看你毕业离校时是否已经落实就业单位。如果离校时,已经落实工作单位的,需要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跟进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并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户口迁移、党团组织关系接转等手续,确定档案转递去向。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江城如今到了就业季的最后阶段,但据媒体报道,有不少应届毕业生却遭遇了用人单位的突然解约。有记者随机选取了50个反映不同企业毁约的帖子进行梳理,在违约企业中,超八成属于科技密集型产业。企业违约的原因林林总总,集中在科技密集型产业。
来源:环球时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月14日文章,原题:延长应届生身份:中国多地推出新政策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中国各地近期相继出台新政策,延长应届毕业生身份的有效期限,为毕业生提供了更长时间享受应届生身份福利的机会。
● 应届生身份与落户资格、特定岗位等息息相关,可一些车企、互联网大厂却出现毁约行为,打乱了应届生的就业规划。即使毁约赔了钱,也不能改变学生已经错过就业黄金期的现实,毁约的损害超过了普通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违约行为● 从保障高校毕业生权益出发,三方协议可适当提高企业违约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