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朱家皇族昏庸无道,是让农民义军来坐天下,还是外族来坐天下?明末在外族入侵的情况下,拥立不同皇帝的派系斗争怎么评价?郑家在台湾是分裂国家,还是抵抗外族的英雄?清末太平天国,义和团是愚昧无知的流寇,还是官逼民反的义军?民国取代清,国民党纲领从驱逐鞑虏怎么又变成了五族共和?
在中国历史的浩渺长河中,二十四史宛如一座巍峨耸立、不可撼动的丰碑。从《史记》的开篇创举,到《汉书》的承继发展,再至《明史》的收官之笔,每一部史书都似一幅璀璨绚烂、活灵活现的画卷,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各个朝代的兴盛与衰落、起伏与变迁。
一是政治可靠,本书是经过严谨地考察得来的,不会凭空污蔑一个清白的人;二是事实正确,不会像一些随意编写的地摊读物一样添油加醋来吸引读者注意力;三是内容丰富,各方各面都有涉及,这三千五百万字绝对不会出现掺水的现象;四是非常具有创新意识,虽然说仍然有一种文言文的感觉,但是本书采用白话文
修了十几年,耗费大量财力的3200万字的《清史》未能通过审核,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很多人对这部巨著未能面世感到困惑,但事实上,早在这部书的编纂之初,就有不少人预测到了其艰难前景,因为它的编纂者们在立场和观点上,显然与民众的认知存在巨大分歧。
在2018年的12月,国家召开了“清代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诸多学者参与,其主题是“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结构,把握统一多民族中国原则,树立中国在面对西方学术世界挑战过程中自身的学术话语。”
据@张泰苏 微博,清史项目未过审核,原因是“受国外新清史影响过大”。据了解,修纂清史团队的负责人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所长戴逸教授,去年6月,该团队透露清史花了两年时间已经完成初步的审读工作,该著作现在一共耗时21年,106册共3200万字,可以说是中国史书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