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榆林,陕西省辖地级市,位于陕西最北部,陕北地区和河套地区,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建置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本文将探讨历史时期榆林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这片土地发轫于战争,兴盛于商贸,延续至今的每一处遗存都被两种文明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昔日蒙恬曾在这里戍边,赫连勃勃曾在此筑城,西夏与北宋在无定河边拉锯,明军与蒙古在长城内外交锋,还有正德、康熙两朝帝王留下足迹,而更多地则是南来北往的商贾和驼队。
1914年2月10日,北洋政府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签订了《中美合资创办石油公司合同》,约定由美孚石油公司派出专家,组建“筹办全国煤油矿事宜处堪矿测量队”,前往陕西省延安府、直隶省承德府附近地区进行地质勘查与钻探。
榆林市辖: 榆阳区、横山区、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神木市。 战国时期: 魏国置肤施县,治所在今榆林市东南。 秦时: 上郡徙治肤施县。 西汉时期: 置龟兹县,治所在今榆林市北。 置鸿门县,治所在今榆林市东北。
山东省济宁市和陕西省榆林市,一个地处鲁南,一个地处陕北,两市之间曾在1992年及其之后曾经有过合作,榆林曾派遣多名干部前往山东省济宁对口市县挂职学习,此举是当时陕西省为促进陕北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施的一个重大措施。
清初实行屯垦,府谷、神木、榆林、横山、定边、靖边沿长城开出了大片“伙盘地”,即形成新的村落,当时伙盘地的行政归临近各县管辖,地租归内蒙各旗王爷收取,经过清康熙58年、乾隆8年两次初步定界,最后于光绪29年确定蒙陕界线,“自活鸡兔沟南畔以南已垦之地归陕西各县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