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广州的“沙面”是一个岛,人人都看得见的,但是,过去的沙面并不是岛,这是广州几乎人人都不知道的。据记载,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法联军占领了广州,凭借《天津条约》要求广州清政府将沙面划为租界,随后英法便开始挖河筑堤,从珠江北岸切割出了沙面岛,并在1859年、1861年建造了沙面东桥与沙面西桥,又称为“法兰西桥”与“英格兰桥”。
沙面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斑斑血泪,1926年的“六二三惨案”,更令中国人永志难忘。虽然沙面没有什么大商店,虽然它一到晚上就乌灯黑火,但直到抗战爆发前,沙面却一直是西方列强在华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政经据点。
沙面,又称“沙面岛”,曾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在广州市区的西南部,是一个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的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仅0.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