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稻谷,耕地插秧,足球训练,这是9岁金林森的暑期日常。在浙江宁波,金林森的爷爷奶奶承包村里400多亩田。从小,金林森就对农活感兴趣,插秧、割稻、整田……小小年纪,已是一把干农活好手。这几天,妈妈把孩子暑假劳动场景发到朋友圈,获得不少点赞。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王耀成 通讯员曹耀强 白贺阳“心态48,年龄84。”“经营不赚钱可以,社会上的钱赚不完,但是,育种我舍不了。”“享福不好,干自己想干的事儿,最好、最痛快。”“活着干,死了算。”说这些话的,是一位84岁的老人,在小麦未收割前,他每天都拄着拐杖椅到田间查看。
极目新闻记者 肖名远 李贤诚视频剪辑 李贤诚一辆货车一辆收割机,便是他们谋生的工具。暑去寒来,七载岁月,他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们收获丰收的稻谷,也播撒善意的种子……近日,一对河南父子在贵州免费帮老人收稻谷的视频,受到万千网友点赞。
在甘肃中东部农村,“守薄田求温饱的日子”正在从当地村民生活中渐渐褪去,富余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年长者采取量力而行的种田方法,“菜单式”种地逐年盛行,也就是农民花钱买托管服务,给土地雇保姆,尤其在该省定西市安定区,官方目前已全面推广此种模式,各乡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摸索创新。
极目新闻记者 曾凌轲近日,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全球创新挑战赛落下帷幕,中国小学生吴泽胤在博茨瓦纳开发的种地小程序引发关注。11岁的吴泽胤是武汉伢,7年前从武汉去往博茨瓦纳,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博茨瓦纳期间,他发现当地粮食、果蔬多依赖进口,农民种植水平低,积极性也不高。
11月5日,气温骤降,大风刮过青龙木头凳镇大新杖子村苗小英家的屋顶,“哗啦啦”一阵响。苗小英从山上捡山楂回来,赶紧给卧床的大爷掖掖被,给4岁的女儿套上件棉袄。生火、做上饭的工夫,她去擦了擦桌上的两个相框。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时指出:“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
在泰安市宁阳县田间地头,“遥控式”种地成了新时尚。目前,宁阳丰信农业服务公司现有村级服务人员100多人,领办合作社30多个,服务村庄256个,服务农户会员3万多人,已累计服务土地85万亩。闪电新闻记者王迅 通讯员 宁阳台 贺蕾 王伟新 泰安报道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尹建红)最近几天,重庆渝北李国金夫妇的稻田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穿着警服,手拿镰刀,忙着帮助李国金夫妇收割稻谷。收割现场。渝北区警方供图今年68岁的李国金,家住渝北区石船镇太洪村,他两个女儿远嫁外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