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中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诸气,经历五脏六腑。”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始于无名指尺侧末端,经小指和无名指之间、手腕背侧,经前臂外侧,沿两骨之间上行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部,与胆经相交后,进入缺盆分布于胸中,与心包相联络,继而下行通过膈肌,从胸至腹依次归属于上焦、中焦和下焦。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部位及分布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向上出于第4、5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人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近日气温变化大,雨水偏多,湿气容易乘虚而入,导致人体湿邪困阻,抵抗力下降,进而感到疲倦。再加上衣服增减不及时,经常开空调、喝冷饮等习惯,会损伤体内的阳气,使得很多朋友出现浑身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先来看看三焦是什么,有多重要吧。人有五脏六腑,是最重要的器官,而三焦就是六腑之一。上焦,位于心的下面,向下至横膈膜,起始于胃的上口,主要功能是受纳而不排出,其主要治疗穴位在膻中穴,位于玉堂穴以下一寸六分,两乳头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AI制图/李甦歆 瑞雪飘香庆新岁,健康相伴启新程。寒冬腊月,身体需要额外呵护。今天,厦门晚报《老年周报》邀请厦门市中医院谢怡琳、倪晶莹医生,分享2025年1月、2月养生月历。 1月 补肾防寒 1月,自然界阳气潜藏,人体也进入 “养藏” 之时。
去看中医时,常会听到医生说起“三焦”,例如“上焦有火,下焦有寒”,手少阳三焦经等,不少患者听得云里雾里:什么是“三焦”?“三焦”不通为何易生百病?怎样才能打通“三焦”? 其实,“三焦”是中医的一个独特的生理概念,涉及人体多个器官和功能的协调与平衡。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为六腑之一,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的合称。我国古代医书《中藏经》中就有对于三焦的记录。书中写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内、外、左、右、上、下。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蕴含12条经络,古语云:“经络畅通,疾病无踪。”气血,作为生命活动的基石,气具有推动、温暖、防御、固摄及滋养等多重功能,而血则负责输送氧气与养分,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