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谱编纂你知道中国的家谱是怎么写的吗?有什么格式?注重写什么?中国的家谱是从祖先开始,梳理出家族的族谱。一般会记录祖先的姓名、字、号、出生年月、出生地、籍贯、父亲、母亲、妻子、子女、职业、成就等信息。
“族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里的长辈不熟悉电脑操作,我作为年轻人,应该帮助他们用现代的方式把这份乡愁记录下来。”近日,19岁的河北工程大学大二学生王孜涵,利用业余时间在图书馆帮村里长辈用电脑编写族谱的视频引来点赞。王孜涵是保定市曲阳县路庄子乡王家庄村人。
家谱的编撰和前期的资料收集以及修谱经费的筹集,都是一个较为繁杂和耗费人力、财力、精力的过程,这也让许多想要修谱的族人,在了解以上的修谱工作后犹豫不决,甚至放弃修谱的事业,但其实,修谱制作流程总结下来,一共有以下八点。
视频制作 记者 林微微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横浦村,有一名“抄书先生”叫王安苗。他用30多年抄录了千万字的“作品”,又花10余载手写家谱,每一部手写“作品”都精心装订。近日,记者在王安苗家,见到满满一柜子满是墨香的“作品”。
来源:【浙江融媒体】“我想着把我亲身经历过的这八九十年记录下来,便于之后回忆,也可以作为一笔精神财富留给后代。”9月9日,记者来到东胜街道张斌社区杏阳小区探望今年已97岁高龄的徐义广,老人精神饱满、腿脚灵便,正站在阳台做八段锦。
纵览新闻记者 黄雨晗 实习生 郑佳琪几十本纸张泛黄的草稿,磨损严重的边缘用胶带细细粘好,每一页上都有密密麻麻的字迹……在河北邢台清河县,有一位耄耋老人,历时26年四处奔波,穿梭于各村落之间,甚至自费远赴他乡寻亲,只为搜集资料编纂家谱,让族人了解自己的根脉。
为了传承孝道文化,帮助族人完成寻根问祖的心愿,90后大学生李旭回到老家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三岔河镇,用了3年时间,整理修撰了《三岔河李氏宗谱》。因五爷无意中一句话 90后小伙萌生编撰族谱想法1月29日,李旭告诉华商报记者,他是从2015年开始编撰族谱的,当时还在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