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的舞者:甲子英歌甲子英歌舞是一朵民间艺术的奇葩。“英歌”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因而深受群众喜爱和推崇。英歌在甲子代代相传,很多人五六岁就开始学,平时在家都会拿起棍子练习,这是本地人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
春节期间,陆丰市甲子镇围绕“同创禁毒示范城市,共享绿色无毒健康人生”主题,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甲子英歌舞”开展禁毒宣传,助力禁毒示范创建活动。活动进一步创新了禁毒理念宣传方式,提高了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营造全民禁毒的浓烈氛围。活动现场图。
舞美设计刘科栋 灯光设计任冬生 服装设计阳东霖 造型设计王岩 多媒体设计刘双琛 12月14日—15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品,广州歌舞剧院创排演出的大型民族舞剧《英歌》在广州大剧院高燃公演。
【来源:羊城晚报】12月14日晚,由广州歌舞剧院创排演出的大型民族舞剧《英歌》在广州大剧院首场公演亮相。木槌叩击、翻飞跳跃,鼓点中见势,舞步中显气。谢幕时,响起掌声长达10分钟之久。舞剧《英歌》讲述当代潮汕青年陈心远的一场奇幻之旅。
兔年正月初一,广东汕尾陆丰市甲子镇举办甲子英歌巡游活动。(陈铿铨、蔡华镇摄)特定步伐配合“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节奏,古装扮相的表演者手里的舞槌上下翻飞,对敲而舞,鼓声、吼声交织,铿锵有力,气势如虹。这是潮汕地区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的英歌舞。
大年初二,春意盎然,伴随着逐渐回升的气温,“广东年味”也愈发浓厚。当天,“中华战舞·普天同庆”——普宁英歌文化节系列活动拉开帷幕,熟悉的英歌槌在普宁街头敲响,人山人海的盛况再现眼前。据初步测算,大年初二全省纳入监测的150家重点景区接待游客281.4万人次,同比增长33.
近日,备受瞩目的舞剧《英歌》在广州歌舞剧院岭南剧场顺利完成联排。这部以潮汕英歌舞为创作灵感的大型民族舞剧,自构思以来便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旨在通过艺术的形式,将潮汕人的文化记忆进行活化演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刘永溪立体贝雕作品《三打白骨精》。受访者供图方友创用贝雕创作的《甲子英歌图》。彭骏 摄方友创在专心致志地创作。彭骏 摄方友创手绘的英歌舞草图。彭骏 摄刘永溪立体贝雕作品《螺女》。受访者供图贝雕原料。彭骏 摄甲子英歌舞表演。
先上视频,感受英歌舞的浓浓年味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一种融合戏曲、武术、舞蹈等为一体的民间舞蹈。现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以及福建省的漳州等地区,男子英歌取材自《水浒传》,女子英歌则取材自穆桂英挂帅或者花木兰从军的故事。火遍网的英歌舞被网友亲切地称为“中华战舞”。
文/蚁璐雅 曾柯权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嘉鸿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嘉鸿 羊晚拍客 曾柯权Video Player is loading.Current Time 0:00Duration 0:00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