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历史上,并非只有一个都城。实际上,它至少有3个都城,2个家喻户晓,1个少有人知。它们分别是北京、南京和凤阳。这三个都城,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见证了明朝的兴衰,还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独特的风貌和文化影响。
公元1368年,白手起家的朱元璋正式称帝,并把都城定在了南京,等到燕王朱棣打着“靖难”的旗号篡位之后,又把国都借着“天子守国门”的名义迁到了当时还叫北平的北京。所以在后世,一般人知道的明朝都城,就只有南京和北京这两个,但其实大明的都城衍变并没有这么简单。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都城建立在南京。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打败了自己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即皇帝位,就有了迁都北京的想法。为了迁都北京,他力排众议,整整准备了18年,不惜斩杀反对迁都的大臣,最终将都城从繁华的南京迁到了北京,那么他为什么要迁都北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