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肖像画中,有这样一个人:身材粗壮,豹头环眼,铁面虬髯,大耳阔嘴,身披红袍,足蹬皂靴,手持利剑,脚踏厉鬼,一副威风凛凛的派头,这就是享誉千年的捉鬼专家——钟馗。钟馗,又名钟葵、钟葵、钟奎。据史料记载,他的第一张画像出自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之手,是应唐玄宗之命而绘制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街巷里弄间,总有那么一些神秘的传说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流传,其中,钟馗的故事,如同夜空中最闪亮的星辰,跨越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他,是梦境中诞生的鬼王,是民间信仰的守护神,也是正义与力量的象征。
钟馗,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早唐时期有一钟南山人士钟馗,是一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进士,去京城参加殿试,一举拔得头筹,中了状元,然而皇帝却嫌弃钟馗相貌过于丑陋,剥夺了他的状元,钟馗奋而在殿前自杀,皇帝大惊,自责之余,传旨以状元礼厚葬,所以文学作品里的钟馗都是一身官袍加身十分威武。
春节逛书画市场,常常会看到一位怒目圆睁、高大威猛、或踩小鬼、或背孩儿的神君形象,而且无论是图个热闹吉利的年画,还是追求寒冬雅趣的岁朝图,他都能客串一把,再往上细数数,不得了,原来这位姓钟名馗的神君当上春节里的“赐福镇宅神君”已经有千年了。
谈到钟馗(kuí),我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必定是他捉拿妖魔鬼怪,保一方平安的场景,似乎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鬼神打交道。钟馗作为道教的神仙,被古代人民视作是春节时的门神,端午节时斩五毒(五毒指蜈蚣、壁虎、毒蛇、蝎子、蟾蜍)的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