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鹏飞再度对刀郎发起攻击,声称他的新歌《罗刹海市》是文化垃圾,并将其钉在耻辱柱上。然而,音乐究竟是追求“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这场文化之争似乎永远没有结束,亦无法得出定论。吴鹏飞对刀郎的指责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的这首诗是《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二首,极尽缠绵之意。竹枝词也称竹枝曲、竹枝。是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
潘上升是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能有机会让他就荆坪村的前世今生摆上一道,那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享受。“你知道杨姓和潘姓是如何成为世仇的吗?这其实是场误会,历史的误会,是宋朝宫廷政治斗争的一个产物。”
“阳春白雪”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有一句话很经典:“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竹枝词是古代巴蜀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是当地老百姓展现日常生产、生活、爱情与娱乐的一种娱乐形式。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二者风格互相渗透,互相融合。
为探索全媒体时代的社科普及新模式,让社科知识融进百姓生活,让文明乡风浸润百姓心田,荆楚网(湖北日报网)在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下,特别策划《文安荆楚》系列短视频,推出《文安寻踪》《文安说理》《文安乡风》三个短视频栏目,普及社会科学知识,弘扬荆楚优秀文化,宣扬湖北乡风文明成果,
中新社济南5月23日电 题:怎样向国际“摆渡”中华文化?——专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文史哲》国际版执行主编孟巍隆中新社记者 赵晓 李欣“学术成果的翻译和对外传播是当前中国学界两项至关重要又密不可分的事业。
竹枝婉转逾古今文/蒋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巴东三峡歌》年岁痴长,我更喜爱那些植根于民间的文学作品,无它,唯爱其率真之情。无论是诗三百、乐府诗集,还是话本、聊斋等,尤其是三峡孕育的竹枝词和五句子,读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