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市疾控中心9日发出做好当前市外来渝返渝人员健康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目前,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态势,形势严峻复杂,为有效防范疫情输入风险,落实“四早”要求,经专家研判,即日起至8月31日市外来渝返渝人员健康管理措施进行如下调整:一、对近7日内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渝返渝人员健康管理,仍按照《国内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健康管理措施》执行。
1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北省、辽宁省分别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按照重庆市疫情防控有关要求,1月8日以来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旅居史、1月20日以来有河北省雄安新区旅居史和1月21日以来有辽宁省沈阳市旅居史的来渝返渝人员,请及时报备并配合做好防控措施。
1月3日,重庆市疾控中心发布1月健康风险提示称,我市气温将持续走低,加上假期人流量大,室内活动增多,市民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要注意防范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外出旅行关注目的地相关传染病流行情况。
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按照我市疫情防控有关规定,重庆市疾控中心提醒有重点时段和地区旅居史、搭乘过对应时段交通工具的来渝返渝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及时向所在地社区、所在单位报告,按要求配合做好核酸检测、隔离观察、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四月芳菲醉,人间仲春时。四月是外出踏青游玩的好时节,随着清明节假期的到来,人员流动和接触频繁,易引发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重庆疾控提醒广大市民:外出休闲活动,需警惕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和百日咳的发生,同时需注意预防食源性疾病和花粉过敏。
9月3日晚,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9月健康风险提示称,9月步入深秋,日间与夜间的气温差异日益显著,此时,正值各大学校及托幼机构迎来新学期,人群的高度聚集、频繁流动,无形中为各类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铺设了温床。重庆疾控提醒广大市民:要注意防范猴痘、登革热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夏季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记者近日从北京、浙江、广东等地的多家医院了解到,不少患儿因发热、喉咙长“泡泡”等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就诊。该病传染性强,虽然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但中小学生,甚至成人也可能感染。在浙江省长兴县妇保院的病房内,一位3岁的小患者,前几天晚上发烧到39.
5月31日,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6月健康风险提示称,六月气温逐渐升高且降雨频繁,温热潮湿的环境导致各类细菌、病毒和蚊虫生长繁殖加快,易引发肠道传染病和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重庆疾控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手足口病、登革热、百日咳、疟疾和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同时需警惕食源性疾病。
来源:【重庆日报网】九月秋意渐浓,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逐渐增大,又正值学校、托幼机构开学之际,人群聚集、流动性强给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8月31日,重庆疾控提醒广大市民:要注意防范新冠病毒感染、人感染动物源性流感、登革热和手足口病的发生。
近日,重庆部分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部分区县出现洪涝。7月5日,重庆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洪涝灾害常伴发食物受淹变质、大量畜禽死亡等情况,易造成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引发饮用水及食品污染。因此,洪涝灾害后要积极开展环境卫生处理和消杀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