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文化看中国,中国的文化看中原,也许在你的脑子里,6500年前的先人们还在茹毛饮血,可你不知道的是,我们的祖先那时已经超越了我们的认知,大地以外的东西,天圆地方四象八卦星象堪舆,河南濮阳西水坡大墓考古发掘,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几千年前的上古文明。
当地有 颛顼治水的传说,而西水坡 龙虎墓的地理位置十分符合 “颛顼居僕”的帝丘考古地望,如图所示:另外,龙虎墓的 蚌壳龙虎摆放风俗与二里头的 绿松石龙摆放风格十分相似 ,双方都有崇龙 习俗,说明两者 之间存在一定习俗关系。
《礼记》的《祭法》中明确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可见有虞氏和夏后氏实际上都以颛顼为共祖,而颛顼又是出自黄帝。《史记》因此也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引言为什么我们在甲骨文中找不到夏字?原因既简单也复杂,简单一句话就是:汉字不是甲骨文,两者时代完全不同…复杂也是一句话:当代专家仅仅是用汉代许慎的解字标准来解甲骨文,自然找不到夏字…(复杂性不在字上,在人上),夏即“西邑”二字,如图所示:为什么呢?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大家谈】作者:侯卫东(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具有百折不挠的韧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成就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连续性。
引子一切问题都始于有关“禹凿龙门”的争论…起因是《诗经•大雅》记载:“文王有声…沣水东注,唯禹之绩”事件,如图所示:也就是说,诗经记载大禹治水之地在沣河流域,而根据先秦《尚书·禹贡》记载:“龙门,禹贡雍州之域”及《墨子.兼爱》分析:“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凿为龙门,以利燕代
中新社河南濮阳3月11日电 题:二月二日春正饶 “龙乡”寻迹“龙抬头”中新社记者 韩章云今年3月11日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传统的春龙节、春耕节,人们视其为吉利之日,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有“剃龙头”“吃龙牙”“祭龙神”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