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2018.8.23。
又到春节,亲朋好友、学校同学、公司同事等各种各样的聚餐也接踵而来,聚餐就避免不了要喝酒。虽说喝酒能增进感情,活跃气氛,但是不能过量,而且需要谨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铁则!实际上,因为聚会后,因为饮酒发生意外,所有参与人员被判赔的案例并不少见。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少不了喝酒助兴。然而,喝酒要适量,劝酒不可取。根据法律规定,醉酒人如果在饮酒过程中有明显的强迫性劝酒行为,如野蛮灌酒、言语要挟、刺激对方、不喝就纠缠不休等,只要主观上存在强迫的过错,此时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劝酒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过错赔偿责任。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黄乔春节的脚步渐近,亲朋好友相聚,聚餐频繁,酒成了不可或缺的佳酿。然而,伴随着酒意的涌动,法律风险也随之悄然滋生。2月1日,秀山法院审理的3起案件为大家敲响了警钟:饮酒需谨慎,不要随意劝酒、灌酒,陪酒也要格外小心!以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纷争和后果。
自古以来,酒几乎成为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尤其是逢年过节,总会有很多人喝点小酒,衬托气氛。如果一个人在吃了头孢类药物以后再饮酒,在酒后0.2 ~ 1个小时左右,可能就会出现视力下降、脸红、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增多饭桌上,宴饮难免不过,把酒言欢之际切勿忘记聚会饮酒中的法律风险过度劝酒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劝酒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四种情形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如明明知道对方患有不宜饮酒类的疾病,还劝其喝酒,诱发对方疾病,劝酒者需要负法律责任。强迫性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