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万千气象看四川——甜美内江行”采访团来到了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金银嘴村。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蒲扇村,年产蒲扇500万把,供不应求。蒲葵经过取材选材、烘干熏烤、 剪裁塑形、扇柄制装、检验入库五大工序,制作成了一把把精美的蒲扇,主销全国各地的旅游景区,甚至出口。
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本文刊载于2023年9月11日《解放日报》第10版:解放周一/见识今年上海的夏季没有酷暑,却让我忽然想起了50年前常用的蒲扇。想起记忆中的蒲扇以后,我立马询问住处周边的大小商店,想买一把来“叙旧”,谁知未能如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嘉兴人夏天常用的几种扇子,在如今的市面上几乎绝迹了。那时的夏天,大人们几乎是人手一扇,但小孩是不拿扇子的,等他们热得满头大汗,就会跑到大人身边,让大人帮他扇一扇,然后再去玩,丰子恺先生画中就出现过类似的画面。
6月21日,夏至时节,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金银嘴村村民们忙着晾晒葵叶和加工制作蒲扇,保证订单供应,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蒲扇村”。下一步,该村将以蒲葵种植加工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发展蒲葵产业,生产手工蒲扇和各类蒲葵工艺品。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行道树间遇到了蒲葵,一行的一个小伙伴问,这是铁树吗?另一个小伙伴说,应该是棕榈科的吧。我竟然也一下叫不出它的名字,用它的叶子做的扇子叫芭蕉扇也叫蒲扇,难道它是芭蕉树,不对,芭蕉叶子和香蕉叶子很像,而且也不同科呀。
炎炎夏日,空调、风扇大显身手。但曾经赶走酷暑的是蒲扇。四川广安市武胜县礼安镇葵树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蒲扇村”。夏日来临,村民忙着用蒲葵叶制作蒲扇,为城乡居民提供消夏和回味往事的工具。50年前该村引种蒲葵,目前种植近6万株。加工蒲扇为每户村民增加2000元收入。
潮新闻客户端 孟祖平夏季,葵花花开。很多年前,家住拱宸桥,每天上班常走运河边的“大兜路”,那时候这里还没有改造成商业街,附近有许多居民居住,河岸有许多葵花种植,花开之时,常有小孩躲进高大的葵花下看太阳,葵花金黄色花盘儿,会迎着太阳位置变化慢慢转动,十分奇妙。
清凉一夏蒲 扇温暖的春天快要接近尾声,马上即将迎来热情似火的夏天,南桥镇光明村的阿伯阿娘们,已经相约开始制作纯手工夏日清凉神器——蒲扇啦!说起蒲扇,想必是很多奉贤人小时候的夏日必备品,每家每户都有一两把蒲扇,摇着蒲扇在院子里噶讪胡,是童年夏天的共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