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空间站自2022年底完成在轨建造以来,已经成为了一座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目前规模最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平台。随着神舟十九号飞船航天员乘组进入太空,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四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正式开始。我国的空间站有什么技术特点?
2020年至今,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全面投入应用,嫦娥五号完成中国首次航天器登月采样和返回,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一次性成功实施火星“绕”、“降”、“巡”等三大工程目标,高分卫星工程、科学卫星和商业航天项目如火如荼,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气象。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樊巍】2024年12月30日,在即将迎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两周年之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天宫空间站:开启中国人“太空定居”新时代。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由3个舱段、2艘载人飞船和1艘货运飞船构成,总质量近100吨,装载着空间生命和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燃烧和微重力流体科学、基础物理等领域的大量先进实验装置。
China's Tiangong space station is capable of accommodating 25 experiment cabinets for scientific exploration, announced the China Manned Space Agency on Saturday. Each cabinet is a small-sized lab in space, capable of supporting single subject 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space science experiments.
中国空间站名为"天宫",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构成,可同时停靠三艘飞船。最大构型时,总重超过百吨。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大脑,肩负空间站平台的统一管理和控制的重任。也是航天员长期驻留的主要生活场所。节点舱是空间站的枢纽,有2个对接口、2个停泊口、1个备份出舱口。
随着加甘扬载人航天任务的深入推进,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又更新了他们的空间站计划,该空间站已于今年年初定名为“巴拉蒂亚安塔里克什站 (Bharatiya Antariksh Station, BAS) ”,最新版PPT显示,印度的航天梦越做越大了,这座空间站也由过去的三舱构型拓展为五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