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孙沁怡在一个比较普遍将视频内容当“电子榨菜”的时代,做一个以哲学思考交流现场为主题的思想性聊天纪录片,会有多少人感兴趣?2021年,做纪录片的朋友跟陈嘉映提议,要跟拍他的日常做一个哲学讨论主题的纪录片,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的。
陈嘉映在上海交大展开主题分享。 本文图片 黄飞我们能知道蝙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吗?生理学-脑科学能否解释全部的意识活动,解释整个“主观世界”?近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陈嘉映做客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大讲堂”第三讲,以“解释鸿沟”为主题与交大350余名师生畅谈。
继《七堂极简物理课》之后,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出版了新书《量子物理如何改变世界》。这本书所做的,则远远不止于介绍量子理论,也不单单是为量子理论提供一种新的阐释,而是挖掘量子理论包含的思想,并尝试依循这些思想来营建整个世界的本体论。
◎默存“人是通过意义来保护自己的生存。”在《解释鸿沟》的每一集开头,这句Slogan都会出现。这档综艺最初名叫《大问题》,它拍摄于2021年,时值新冠疫情,社会变化,人心不安,制作人李伦、朱凌卿等人希望拍摄一档思想类综艺,探讨“什么是活着”“何种生活更值得追求”等话题。
2015年,他的探讨伦理学的作品《何为良好生活》出版,全书以简明的说法阐述“我该怎样生活”的话题,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不少年轻读者表示因此开启了对“为什么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在功绩至上的社会如何求善?在意义感流失的现代社会,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
即便时常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人总要有精神交流。但精神交流的空气已然非常稀薄。此前看《十三邀》跟随钱理群先生回贵州,让人领略了年轻时热烈的思想交流,会怎样影响人的一生。但是这样的场景已经远去。思想或者精神的聚会早已被对物质生活的讨论取代。
刚上大一那年,我脑袋里蹦出很多疑问,和同学讨论不过瘾,大家就一起去哲学系找一位老师。那位老师人气很高,他每周会有一个半天“开放”办公室,欢迎全校任何学生去问他问题。这位哲学系老师不会问你为什么来找他,不会三言两语敷衍你,而是非常有耐心地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