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就要正式演出了,趁着早上人少,抓紧在村里空地练上几遍。”大年三十,天刚蒙蒙亮,在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孙庄村,56岁市级非遗项目孙庄舞狮代表性传承人孙德刚便和回家过年的小辈们早早起了床。“这次研究了几个龙年新动作,配合上音乐和武术,比往年更有气势!”孙德刚有些兴奋。
来源:【阳泉日报】9月11日,在阳泉市一家商店里,几名顾客正在选购盂县桃仁月饼,店里的营业员热情地介绍道:“这是阳泉市著名的桃仁月饼品牌,是在盂县做好运来的,用料讲究,也新鲜。”这家店里销售的盂县桃仁月饼,出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盂县桃仁月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大虎之手。
央广网台州1月27日(记者 项楠)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但是不少人因为工作的原因无法回家过年。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当地组织了一餐特殊的团圆饭,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台州人”在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小伍份村心安驿站(央广网发 王以军 摄)一早,小伍份村心安驿站张灯结彩,年味十足。
1月22日,在阿克苏边境管理支队夏特古道边境警务站,移民管理警察贾建太和往常一样巡边回到警务站,一桌热气腾腾的美食,让他品尝到了熟悉的家乡味道。“这不是老家那种杀猪菜吗?”回头的一瞬间,竟是许久未见的父母,贾建太哽咽的说不出话,一家人在警务站紧紧拥抱在一起。
新华社银川2月1日电(记者张宋红、任玮)蛇年春节,宁夏各地的非遗年俗、非遗美食丰富了人们“花式”过年的选项。尤其在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黄河穿城而过的中卫市,非遗美食里的浓浓年味,带着味蕾记忆、思乡情愁扑面而来。一碗面,最是难忘家乡味。
中新社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 门睿 吴侃)“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除夕是华人最看重的团圆日,年夜饭则是最具仪式感的一餐。除夕夜,丰盛的年菜摆满餐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的是家乡味道,品的是年味记忆,享的是幸福团圆。“上菜咯!祝福大家新岁安康!
在岁末年初的温馨时刻,当千家万户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时,衡阳的这个养老院也悄然披上节日的盛装,洋溢着别样的年味。这里,虽然少了些儿孙绕膝的喧闹,却多了一份细腻入微的关怀与温情,让每一位长者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温暖与欢乐!
今年春节,昔阳县以“乡愁中国年昔阳最朝阳”为主题,开展了“回村过大年”系列活动,并融入红色、民俗、非遗等元素,将精彩演艺与趣味互动巧妙融合,邀请在外游子和四海宾朋回村过年。大红灯笼高高挂,锣鼓喧天年味浓。
卜茂芬一家人吃着香喷喷的团圆饭。青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卜茂芬为儿子端上刚出锅的龙眼肉。青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卜茂芬和家人在做龙眼肉。青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卜茂芬端上刚做好的龙眼肉。青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2月7日,在龙年新春之际,青川县乔庄镇大沟村满是春节氛围。
临近假期结束,不少人陆续踏上了返程之路。1月30日,我们晚间新闻节目曾经报道过一对东北父母驱车3000公里,穿越大半个中国,来重庆陪女儿女婿过年的故事。当时,老两口的后备箱里装满了家乡的年货。有人说,后备箱一开一关,又是一年。这个春节,这家人是怎么过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