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笔者最近正在整理各省市军队医院的演变,本篇为驻黑龙江省军队医院的演变。1959年5月,医院由辽宁省丹东市迁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军校街,隶属于黑龙江省军区,1983年10月,迁至建设大街59号,2011年11月,迁回军校街原址。
咱们今天聊聊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发生的一件大事。有个护士叫李某,她在5月12日,也就是护士节那天,决定不再沉默,拍了个视频实名举报自家医院里头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说来听听,这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啊,早在2015年就搞了个违规的动作,非正规渠道让7个人"入了编"。
5月15日,“多地三甲医院招聘无人报名”的消息在网络流传,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提到,黑龙江、江苏、湖南、四川等地,许多招聘岗位来自当地三甲医院。上游新闻记者通过查询相关官方网站以及采访多家相关医院发现,上述地方近期公招的确出现一些三甲医院岗位无人报考的情况,原因多样。
导语:原沈阳军区曾经是七大军区之一,军区曾下属多家医院驻扎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境内,然而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众多的医院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关于这些医院的历史演变,今天笔者即为大家捋一捋,如有遗漏和不当之处,请大家包涵。
长期以来,编制与利益分配绑定,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编制杠杆体系,一直是公立医院的改革难题。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提到,要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地方党政机关人员编制精减工作则由各省党委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公立医院编制取消后,实行的衔接办法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有编制的人,保留原有编制,退休后就可以把这些人的编制回收,新人则不再发放编制,实行市场经济下的合同聘任制度。等到全部取消编制后,这些单位的员工全部都是“合同制”的员工了,医护人员工资将全额由医院自筹自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