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孙微 环球时报记者 娄康 黄兰岚 毕梦瀛】春节期间,中国的英歌舞以其强烈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以及丰富的历史元素火遍了中国社交媒体,表演的视频片段在互联网上被广泛分享和转发。除了赢得中国网民的赞誉外,英歌舞也走向了国外。
10月21日,在汕头市潮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家学者、文艺界代表、英歌队代表及汕头市、潮阳区两级文化事业有关领导齐聚一堂,参加潮阳英歌艺术研究中心揭牌、潮阳英歌大讲堂启动仪式暨第一期英歌学术研讨会,共谋推动“潮阳英歌”事业持续发展,擦亮“潮阳英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豪迈奔放的英歌舞为市民增添节日气氛。本栏摄影:陈少强记者回乡鞭炮沿着墙根一排炸响,锣鼓声声震耳,潮汕的英歌舞跳起来了——从田间地头中一路跳起,从民间草台上一路跳起,也从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跳起来。1月22日,记者从揭阳普宁市区出发,驱车至燎原街道泥沟村,车程也不过10来分钟。
陈扬波:普宁英歌是广东普宁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相传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将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巧妙融合,独具步法、身法、槌法、阵法。每位舞者手持两根被称作“槌”的圆形短木棒,以骑马蹲裆之姿,提腿横跃而动,双手随锣鼓节奏上下左右击棒,头与身亦随节奏自然摇曳。
参考消息网1月27日报道法新社1月24日播发题为《半分功夫半曲魂:迷人的中国英歌舞》的报道,报道编译如下:年轻舞者脸上涂着油彩,身着艳丽戏服,在中国南方城市汕头的街头,在锣鼓声中跳跃起舞,数百名观众驻足观看。
潮新闻客户端 刘妍癸卯农历新年,国家级非物质遗产英歌舞被群众亲切地称之为“中华战舞”或“中华街舞”。它以其独有的奔放、热情,富有活力成功破圈;其动作洒脱阳刚、阵势英武、震撼且有张力成功出圈。英歌舞热情流畅,其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叙事,充分展现家国情怀、爱憎情感等内核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