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的同仁大活络丸是一种由肉桂、麻黄、茯苓等五十味药物组成的中成药,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祛湿化痰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证以及气虚血瘀、脑络痹阻证,表现为肢体疼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等。
麻子仁丸,出自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距今将近2000年,是当之无愧的通便第一方。《伤寒杂病论》记载:“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也就是说麻子仁丸是治疗“脾约”的,这个怎么理解?
熟地用于滋补肾阴,山萸肉滋补肝肾,山药补脾阴,所以六味地黄丸是以补肾阴为主的方剂,茯苓利水泄浊,丹皮清相火,防止山萸肉的热性,泽泻祛湿浊,所以是三补加三泻,三补是熟地、山萸肉、山药,三泻是茯苓、泽泻、丹皮,最后达到补中有泻,泻中有补的作用,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中成药的药品非常有趣,有的融入了地名、企业名称,比如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丸,与其他厂家生产的乌鸡白凤丸配方有所不同,因此命名为同仁乌鸡白凤丸。有的用处方中的药味数等并加剂型命名,比如六味地黄丸,方中就是有六味药。
南极磷虾油、胶原蛋白、维生素C、肝脏保健等产品几乎无处不在,许多商家把这些保健品吹捧得“无所不能”,比如声称能够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治愈心血管疾病,甚至能替代某些药物。这种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既然保健品能这么神奇,那它们能代替药物吗?
抗战时抵达重庆担任荷兰驻华领事馆秘书的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 1910-1967)在这座城市结婚生子,结交众多学者和艺术界精英,由此奠定了其作为汉学家、书法家及琴家的地位。
网络上突然有人在中药话题下发问:明明苦得撕心裂肺,为什么却叫“大蜜丸”?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一个“大”字可以表现出物品、人物的重要性,显示其内涵丰富或者程度深、规模广,在《词源》给“大”字的六种释义中,这种用法比较靠前。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一些老年人因为便秘前来就诊,与我们理解中的便秘不同,这些老年人并没有明显的腹胀、腹痛,只是感觉自己好几天没大便了,而蹲下来也解不出来,并且明显感觉到自己的食欲下降,吃一点就饱了,甚至不太想吃东西,这些表现其实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叫做老年便秘,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可高达15% -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南京博物院西汉铜分格鼎。 南京博物院供图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铜炭炉。 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河北博物院西汉错金铜博山炉。 河北博物院供图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在古代,没有暖气、空调等的加持,古人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