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七旬的老陈记得在19年前的一天,突然感到右眼不适,自行使用滴眼液后没什么效果,右侧面部逐渐出现持续性痉挛样收缩。至今他的右侧面部从眉弓到下颌部的肌肉持续性抽搐,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持续的抽搐使他在夜间难以入眠。
通讯员 刘胜近日,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连续为5例面肌痉挛患者成功实施微创手术。此5例患者均饱受面部抽动困扰多年,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甚至出现了焦虑抑郁,不敢出门。经过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疼痛科是为急慢性疼痛患者提供综合性诊断治疗的科室,依托微创介入镇痛手术,从药物到神经阻滞、等离子射频、神经调控等一系列方法手段为患者服务。如果出现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神经痛、肿瘤疼痛、慢性头痛等,可到疼痛科就诊。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医院首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赵女士1年前左侧眼睑及面部开始出现不自主抽搐,起初并未在意,后症状逐步加重,每天“挤眉弄眼”严重影响生活。
面部肌肉总是不自主地抽搐,是临床上一种并不少见的疾病。近期,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汕大医附二院”)神经外科二病区诊疗团队运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在显微镜下仔细为患者分离受挤压的血管与神经,帮助患者顺利解除顽疾。骆健明主任医师团队实施手术中。
说到“面瘫”,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但是说到“面肌痉挛”,许多人却不是很了解。在生活中,许多人出现面部肌肉不自主的震颤或抽搐时,以为自己是“面瘫”了,常常当成面瘫来治疗,最后没有效果后去医院检查才确诊为“面肌痉挛”。
本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但75岁的顾奶奶脸上却“怪病”频发,让她郁郁寡欢。第一次发病在5年前,起初只是左眼皮偶尔不自主地跳动,顾奶奶并未在意,但随着时间推移,症状逐步增强、频率也越来越高,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尤为明显。
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为“世界镇痛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疼痛的性别差异”。从2004年提出“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至今,越来越多的医院都已经设立了疼痛科,但即便如此,还有不少被疼痛困扰的人选择忍耐,或是辗转多个门诊后才找到疼痛科。
“终于摆脱了一年多的‘噩梦’,能够睡个好觉了。”今年60岁的程大叔由衷感叹。近日患有“面肌痉挛”的程大叔在长治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了“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恢复良好他笑得合不拢嘴,逢人便夸赞“市医院的技术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