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了以16世纪到18世纪这段历史为背景拍摄的战争剧或是历史剧后,心中会冒出一个想法,就是对于古代战争场景中的大炮感到好奇,尤其是对其炮弹威力,因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大炮的使用者在使用大炮作战时,基本就是将一个貌似实心的炮弹从炮口塞进炮膛,然后紧接着点燃大炮的导火索,引起炮膛内的黑火药爆燃,将炮弹喷出杀敌。
虽然黑火药的爆速上限在550米每秒以下,导致所有大大小小的“炮弹”的出膛最高速度,都不会高于150米每秒,但已经是普通单兵弓箭初始速度的1.5到2倍,因此仍然有1到2公里甚至最远到2.5公里的射程,是几乎所有人力弓弩都不能对比的;
近代战争总是那么让人津津乐道。排队、齐射、撸枪管,是那个时代的烂漫。火炮号称战争之神,能得此殊荣,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战场上谁的炮多,打得准打的远,谁就可以占尽优势,为此战场重器不可不察。先来分清楚火炮的磅数。你可能会问,不应该是口径吗?
里约奥运会田径比赛激战正酣,如火如荼。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扔一个重重的东西,都是7.26千克,田径比赛为什么要分成铅球和链球呢?这是因为这两个项目的起源不同。14世纪的时候,火药传入欧洲,当时的炮弹由生铁铸成,球形,重7.257千克。
在今天,火炮是一种军事武器,通常由枪管、架子、瞄准装置、火控系统、弹药库等部分组成。火炮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攻击敌方阵地、毁坏敌军装备和人员,还可以提供火力支援和制造威慑力量,是现代军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武器装备。
事实上,中国在明末清初时期,中国曾经铸造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大炮。而红夷大炮的前头管壁较薄,后方管壁较厚,可承受爆炸时的冲击力;炮旁则有两个“铳耳”,可用以调整炮身角度,并有准星和炮门,使射击更为精准。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刘鸿亮,原题:《学者分析鸦片战争英军“船坚炮利”的秘密》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的作战方式主要是海陆炮战。清军主导型火炮——红夷炮技术处于欧洲17世纪加农炮系列的水平上。至战争之际,泥模制造的火炮技术已和欧洲砂型铸炮、实心钻膛技术缩小了一些差距。